我省词曲作者立足本土进行创作

家乡就是一首动听的歌

辽宁日报 2020年07月01日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核心提示

连日来,一首歌唱红山文化的艺术歌曲《女神》在网络上广为传唱,引发人们对歌唱家乡歌曲的关注。

近年来,我省词曲作者立足本土,深入生活,先后创作了《我的东北我的家》《辽河颂》《我的工人村》《大工匠》《浑河之歌》等传播本土文化的歌曲。家乡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值得我们永远歌唱。

触景生情灵感奔涌而来

歌曲《女神》中唱道:“一个古老的梦沉睡了多少年,一段尘封的往事讲述着怎样的昨天,谁也未曾听说,谁也不曾看见,那一层层斑驳的泥土终于抖落出你的容颜……”词作者贾铮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他告诉记者,《女神》歌词写于去年10月省音协组织词曲作者去朝阳深入生活期间。触景生情,灵感奔涌而来。他写完歌词,同行的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刘聪谱曲并试唱,后由男中音歌唱家霍勇演唱。

贾铮又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有一年,省音协组织词曲作者到清原满族自治县浑河源头深入生活,他们惊奇地发现,浑河的源头竟然是一孔小小泉源中淌出的淙淙流水,水流成溪,溪流成河,奔腾入海。联想到两岸人民生生不息,历经磨难,奔向幸福,贾铮道出大家的心声,写出歌词《源》,由同行同感的作曲家李延忠谱写成曲。这首由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胡珅演唱的情深意长、跌宕起伏的艺术歌曲,受到业内人士好评。此后,贾铮意犹未尽,又深入挖掘《源》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境界,创作出声乐套曲《溪流归海》。这首为女中音而作的声乐套曲由作曲家刘聪创作,四个乐章通过表现溪流的清澈与坦荡、平稳与起伏、恬静与豪放,寓意着人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归宿。这首格调清新、品位高雅的作品发表于国家级音乐刊物《音乐创作》。

创作前提是深入生活

词作家胡宏伟记得,他第一首有影响的作品《辽河从我家门前流》就是赞美家乡的歌曲,这首歌的创作是与省音协结缘的结果。1980年,他随省音协到旅顺深入生活,创作了歌词《辽河从我家门前流》,并由作曲家龚光荣谱曲,由年轻歌手马太萱在“沈阳音乐周”上唱响。不久在“全国青年喜爱的歌”评选中获奖。

从那时至今,胡宏伟创作的很多歌词都与家乡关联,这些歌都得益于省音协组织的深入生活活动。2007年到彰武养鹅基地,他写下《塞上明珠》等7首歌词;2008年到金州农村,他写下《樱桃熟了》等两首歌词;2010年到清原林场,他写下《绿色辽宁》等5首歌词;2011年到鞍钢,他写下《鞍钢有个郭叔叔》等5首歌词;2014年到瓦房店等地农村,他写下《山乡里来了皮影戏》等两首歌词;2016年到阜新、营口等地,他写下《我们的大东北》等十多首新歌词。从朝气蓬勃的青年作者到今天步入花甲之年,家乡一直是胡宏伟心中永远的歌。

81岁的词作家吴善翎从小在上海长大,却写出了东北民歌味道的歌词《我爱家乡山和水》,这得益于此前他在丹东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吴善翎说,他是省音协的第一批会员,已记不清多少次参加省音协组织的深入生活和创作笔会,他说每一首歌能够唱响,都离不开创作的生活底蕴。

家乡是创作者的根脉

近年来,辽宁歌曲创作题材更广泛、形式更多样,旋律在艺术处理上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然而,歌唱家乡一直是创作主题之一。比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们的大东北》等,传达出的情怀是同样坚定——家乡始终是我们的根脉。

省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汪敏认为,艺术源于生活。音乐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其触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词曲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寻找到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创作题材,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十几年来,省音协陆续在金州、阜新、本溪、铁岭等地建立起十多个音乐创作辅导基地,建这些基地办三件事:一了解体验当地生活,二进行音乐创作,三辅导提高当地音乐工作水平。每年,省音协都组织词曲作者深入生活搞创作3至5次,每次都有新作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