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大毅
在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指挥先进生产线运转的是一套非常出色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正是依靠这个系统,凌钢准确把握着生产制造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协调和动态平衡,不断变革经营模式,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改善客户服务,进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钢铁信息化是如何炼成的?凌钢信息中心功不可没。
凌钢2013年3月启动了整体信息化建设, 2014年4月1日系统全部上线运行,2015年施工方将所有系统全部移交给信息中心。行业通行做法一般是将运维的主要工作委托施工方承担,至少得三年左右再转移给使用方。但是当时正值“钢铁寒冬”,公司大规模回收外委业务以降低成本,为了响应公司号召,信息中心主动请缨承接了信息系统的自主维护,同时将原来外委的网络、监控系统一并收回,累计为公司节约大量外委费用。
信息系统当时引进的是基于钢铁行业的成熟套装软件,结合凌钢实际进行了个性化开发,软件的核心架构、系统逻辑、DB2数据库等对于信息中心的软件人员都是陌生的,当时整个信息中心软件人员不足15名,个别人需要负责多个系统,熟悉多种业务流程,学习两种以上新的开发工具,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凭借责任担当,信息中心对压力说不,五年来多少个不眠之夜,换来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的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系统一直维持在99.6%以上的较高运行率,让专业公司都由衷地投来赞许的目光。
钢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决定着信息系统24小时运转,信息中心秉持“8小时工作24小时责任”的工作理念,报修就是命令,电话里沟通不清,就去现场指导,个别业务人员总犯类似的错误,他们也不厌其烦地指导修正,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休息日或夜间接到报修,立即打开电脑通过VPN详细查看系统运行状态,远程指导现场操作人员。不论节假日还是夜晚,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有问题需要现场解决,他们立即出发,从无怨言。
软件开发工具层出不穷,技术更新日新月异,信息中心立足公司现有系统架构,深入钻研多项软件开发技术,利用参与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校企合作的机会,学习手机APP开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自我学习、QQ群交流、现场展示分享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功底。
信息中心在做好系统运维的同时,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打造“六个平台”总体工作部署,承担了很多原来需要外委的软件开发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公司服务升级、质量升级和销售升级。近年来陆续开发了业务外委管理等30余个系统,2019年技改项目等全部自主承担。先后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节约外委开发费用9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