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细节的点点滴滴,个人如此,国家亦是这样。《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这本书为了写好新中国的历史,选择最具特色、最富代表性的事件中的小细节,并以生动、精练、通俗的语言准确表述,深刻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成功密码。
大事件中的小细节
71年沧桑巨变里,新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历史事件。作者精心选取对新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的45个大事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和国防、“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对于每个大事件的表述,重在细节。本书从史料出发,在档案里找细节,从当时的报纸报道里找细节,还从很多当事人的口述里找细节。细节是最生动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重大。
以《开国大典》一章为例,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深刻呈现了新中国的艰难起步。现代人很难想象,当时为筹备开国大典,光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启用就一波三折。1949年9月30日,旗杆在正式启用前,技术人员做最后一次试验。没想到的是,旗子升到顶了,马达还在转动,结果旗子绞到杆顶的滑轮里撕破了,卡在里面退不出来。这时,脚手架已经拆除,无法修理了。这下,可急坏了大家,马上向领导报告。很快,调来了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比旗杆顶还低好几米,根本够不着。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提议找来两位善攀高、颇有些名气的搭彩棚的高手。他们到现场一看,二话没说,冒着危险从云梯爬过去,再攀到杆顶,把旗子从滑轮里取了下来。
技术人员又连夜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有把握保证升降装置正常运行了。
中国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一路艰难跋涉。在《安徽农村改革》这一章里,一个小细节更是充分折射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曲折而艰辛的探索。
1977年,万里主政安徽,看了两户农民后,已是泪流满面。他先走进一座低矮残破的茅屋,见锅灶旁草堆里,坐着一位老人和两个姑娘,上前打招呼,老人站起时,万里惊呆了,原来老人竟光着下身,未穿裤子。万里又招呼旁边的两个姑娘,两个姑娘不肯移动半步。村里人插话说:“别叫了,她们也没有裤子穿,天太冷,就蹲在锅边暖和些。”
不难想象万里受到的震动,也不难理解,为何是安徽率先进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的大事,通过一个细节描述便被有力量而又有温度地呈现出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带动了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最新鲜的史实
在我们的党史课程中,内容重点往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而该书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进行了重点抒写。作者尽量采用可以拿到的最新史实,精心选取细节,以达到简短通俗、轻松易懂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面对全球新一轮的高技术革命的竞争和挑战形势,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老科学家给邓小平等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信写好后,通过什么途径送上去呢?
书中揭示,按照常规,这个建议应该先上报中国科学院,再由中国科学院酌情逐级上报。但这需等待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不知道最终是否会送到邓小平那里。王大珩后来回忆说:“当时,我的内心十分焦虑。我想,我不能再等下去了,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和我们的国情也不允许我们再等待下去了。我必须想办法把这个建议尽快送到小平同志的手中。为此,我很唐突地找到小平同志的一名亲属,请求他向小平同志直接递交我们的这封信。”
当天 ,四位老科学家的信被顺利地送到邓小平手中,并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3月5日,邓小平亲笔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供决策”。邓小平还强调:“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决策——“863计划”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近年来,中国的高技术成果如井喷般爆发,便与这项计划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