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高引新是“牛鼻子”

——二论加快推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23日

本报评论员

278平方公里,仅占辽宁面积不到千分之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靠什么“引领”?

对于这个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来说,单纯的速度与规模,不是其价值取向,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才是全区上下的不懈追求。这意味着,“沈抚”必须把引进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作为“牛鼻子”工程,从“效益”看成败、以“亩产”论英雄。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树牢新理念。“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做好示范,首先要时刻站在“示范”的高度来要求自己、审视自己,坚决克服惯性思维、摆脱路径依赖、走出“舒适地带”,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彻底摒弃,使其真正成为心中的“指挥棒”。

绘好“画卷”,重在“起笔”。沈抚示范区要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当前,示范区已经初步确定了六大主导产业,均面向世界前沿、国家战略、辽宁短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已引进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北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燃气轮机产业园等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项目。接下来,还要继续用高质量的“尺子”打量市场主体,既把好引进项目的“入口”,又打开落后产能的“出口”,让“俊鸟”高飞、将“笨鸟”淘汰,使每一寸土地都实现最大价值。也要锁定国际、国内500强等“头部”企业,精准招商、有效招商,为当下蓄积新动能,为未来储备“远实力”。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营商环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沈抚示范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在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约的人文环境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条件也应当立标最优,为全省乃至东北蹚路子、作表率。对此,示范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一枚图章管审批”“告知承诺即办证”等。不过,这项工作没有止境,须不断突破、持续掘进,以更多更优的制度性供给,使示范区成为企业成长的“良田沃土”,人才双创的“造梦工厂”,百姓生活的“幸福家园”。

“高”“新”二字,是沈抚示范区产业布局的逻辑起点,也是终极目标。只要处理好取与舍、加与减的关系,把握好远与近、快与慢的辩证,既在苦干实干中不停奔跑,又在驾驭变化中不断调整,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稳、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