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亿元资金扶持 35万亩集体和农户土地入股

义县“三变”催生2.8万户股东农民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23日

义县“三变”改革开始后,各村都有了支柱产业。

七里河村村民在花卉种植合作社的大棚里紧张工作。

本报记者 高华庚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自2018年8月召开全县农村“三变”改革(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动员大会以来,义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全县各乡镇迅速响应,特色种植、养殖及乡村旅游、日光温室蔬果、订单蔬菜和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全面发展。

两年来,义县逐步探索出“三变+高效农业”“三变+规模养殖”“三变+林果经济”等发展模式,全县完成了土地确权111万亩,流转土地55万亩。蓄积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找准了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实力”,让“三变”改革下的义县之“变”格外耀眼。

改革红利叠加释放

“今年1月份,我家领到了1500元的分红,这已经是连续4年领分红了。”锦州市义县七里河镇七里河村村民王贵芬对记者说,村里的发展面貌“一天一个样”,村民开上小汽车、住进小洋楼,日子也越过越好。

对于义县农村改革的“先行者”七里河镇来说,区域内村集体的林地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就是最好的自然性资源,原生优质资源和传统养殖项目就是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以七里河镇羊草甸子村为例,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自身拥有的传统养鸡经验,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吸引了村民入股,与九丰集团合作投资建设年出栏120万羽的规模养殖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三变’改革,一方面让农民在企业发展中有固定分红;另一方面让农民在产业平台上就业创业,实现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三条腿’走路。”羊草甸子村党支部书记李东辉介绍说。

有着养殖传统的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依托辽西活畜交易中心项目,通过资产、土地、劳务入股形式,将村集体所有的辽西活畜交易中心资产和12户农户的劳力、23户农户的土地有机融合,并吸纳全村114户肉牛养殖户、周边65名肉牛经纪人入社,成立了以村集体为主导、村民为主体、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项目为龙头的辽西活畜交易互助合作社,将肉牛养殖、流通作为村内主导产业发展。全村参加互助社的村民达到140户,肉牛存栏量近5000头,年流通量超过3万头,交易额达到2亿元。

以股权为纽带,入股到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按合同约定获得分红,通过这样的方式,经过一年多的改革,义县已有近35万亩集体和农户土地、5万亩荒山荒坡荒滩,水利、电力、房屋、农机具等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折价入股到经营主体。

资金融合高效发展

走进坐落在铁河嘴子村的韩家大院,浓郁的田园气息,整洁明亮的农家田舍,点缀在庭院里的果树、景致,展览厅中琳琅满目的蜂产品和山珍特产,让人感觉与印象中的农家乐或者采摘园有很大不同。由两家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的义县韩家大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民营企业+村集体+农民”的股份制经营形式,村集体以120亩荒山、烽火台旧址、村路、闲置的房屋和5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入股。这些以往效益微薄或没有效益的资产,借助“三变”改革,实现了资产增值,获得了可观的资产性收入。

近年来,义县通过“三变”改革,集聚各方资源,把资产和资金投入乡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犹如为农村和农民引入一股源源不断的“致富泉水”。据了解,义县目前已整合了5416万元上级扶持专项资金、8940万元扶贫资金、4500万元信贷资金入股经营主体。

义县城关街道高家屯村的高效棚室,种植了黑皮鸡枞菌和羊肚菌。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村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高家屯村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和荟江源公司合作,采取集食用菌种植、收购、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开展黑皮鸡枞菌和羊肚菌两个珍稀菌类品种的生产。目前,高家屯村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2栋和生产车间等附属设施,完成投资1100万元,年生产食用菌25万公斤,年产值达70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2019年以来使用扶贫资金41万元,以每户1万元的形式加入公司成为股东,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91人,每户年增收1000元。安排劳动力就业40人,年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城关街道实行“三变”改革的村每年集体收入能实现5万元到8万元,村民在“三变”改革项目中每年务工收入达1.5万元到2万元;有土地流转的村民每年每亩的土地流转费在600元到800元不等。各村的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每个村集体都有50万元到80万元的存款。城关街道通过“三变”改革已经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因地制宜创新改革模式

“三变+高效农业”模式、“三变+规模养殖”模式、“三变+林果经济”模式、“三变+产业融合”模式……近年来,义县通过一项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举措,走出了具有义县特色、切实可行的农村“三变”改革之路,形成了义县“三变”改革的“金”字招牌。

七里河镇七里河村成立了“村社合一经营主体+村集体+普通农户+贫困户”形式的存仁花卉种植合作社,总投资720万元,村民以资金、劳动力和308亩土地折价入股154万元,整合170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178万元,以上资金以1万元为一股,各方按持股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长期安排就业人员30人,招募临时工40多人,转化富余劳动力,将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通过科学管理,精心培育,合作社年产鲜花300多万支,畅销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市场供不应求。股份合作社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乡镇共同发展扶郎花产业,使义县成为东北最大的扶郎花生产基地。

同样受益的,还有以盛产葡萄闻名的大榆树堡镇旧站村。每年金秋时节,这里的葡萄挂满枝头,果香怡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商客。入夏以来,旧站村的村民又开始为村里合作社忙碌起来。村民张庆元高兴地说,“我们入股是从2019年开始的,一共是47户100亩地。葡萄是去年栽的,长势挺好。今年已经见果了,来年能全部收回本钱,农民得80%,村里合作社有5%的提成,剩下的村里留下做流动资金。之前种的都是大苞米,除去投资也就挣个几百块钱,种上葡萄效益能增加好几倍!”

受益于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带动,义县的扶贫产业发展“节节高升”。义县成了辽宁省寒富苹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早金酥梨生产示范县。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36个,奶牛、肉牛、肉鸡、生猪存栏量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全县已有2.8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0%,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股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