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人民”二字多次出现,“人民至上”是一个重大论断。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本版围绕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约请四位专家学者展开对话。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彰显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主持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都有哪些深刻内涵?
田鹏颖: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体现在:
其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要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其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其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其四,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其五,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徐海峰: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核心价值取向,具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来评判以及由此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线的深刻内涵。
主持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体现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田鹏颖:人民创造历史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最高目标。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主体选择尊重客观规律原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思维上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觉遵循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至上的理论来源于对三大规律的客观认识,人民至上的实践则是对三大规律的实践自觉和进一步深化。
徐海峰: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刻蕴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变迁与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和根本目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以唯物史观这一“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为理论基础,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存在,并在顺应解决社会生活存在的矛盾问题的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中生成。它关注和诊视人民的现实生活,要求变革社会关系和生活条件,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现实的人的生活境遇为依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造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构成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内在理路与人学逻辑。
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展现出的是,既把人民视为创造历史伟业的依靠力量,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这就从价值评价维度展现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价值具有主体性,主体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人民是价值评价主体,人民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进行科学评价的价值标准,由人民来掌握评判得失的话语权。
人民至上内在地蕴含坚持群众路线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它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认识论统一起来。这就是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实践主体即群众为基础的,由群众到领导,然后再由领导到群众,实现群众和领导有机结合。
我们党只有人民利益而无任何自己的私利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做到坚持人民至上?
谢晓娟: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不渝坚持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终将取得胜利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纽带,是中国共产党日益强大的秘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成长壮大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成长和壮大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世界上最广大的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核心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命运攸关的党,是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党。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把人民的愿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才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领导力。
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无论面临怎样不同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把谋求人民的切身利益、核心利益和整体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把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解放、独立和自由、幸福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因此,才形成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党的执政理念的演进,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功。
徐海峰: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于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把握,在于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是站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高度进行自觉的价值选择。
对于一个政党来讲,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特点和使命的本真规定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守至今的初心,从中透视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先天固有本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性质有本质不同,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此没有自身的任何私利,始终坚持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的现实生活出发,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实地展现于具体的历史实践进程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人民作为历史动力与发展目的得到真正的统一,党的价值取向与“群众的活动”实现真正的一致。
坚持人民至上汇聚磅礴力量
主持人:坚持人民至上意义何在?
谢晓娟: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内在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为人类求解放作为其终极价值理念。与其他学说相比,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探索人类自由解放之路,并为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指明道路。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鲜明的品性是人民性,它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的基本遵循,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属性的核心。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关切、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夙愿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一切工作中,贯穿于事业全过程。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不断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永不动摇。
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获得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力量和勇气,找到克服各种困难的智慧和办法,才能汇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会遇到来自自然界未知力量的威胁,如新冠肺炎病毒;会遇到与人类文明相背离的反社会力量的阻挠,如逆全球化;会遭遇各种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的阻挠和攻击,如各种“唱衰中国”的论调……但是,人民赋予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力量和勇气,人民给予我们最大的物质支持和道义支持,人民给予我们坚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刘宏伟: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站在人民的立场追求全人类的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旨归。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无论革命、建设、改革,党的全部奋斗历程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得到进一步彰显。
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现代性的思想资源。《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理理念,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民本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历史悠久的民本思想精华,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性理论,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就是实现民本思想的一种伟大的制度安排”。因此可以说,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
人民至上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
主持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在我国得到怎样体现?
田鹏颖:人民至上主要体现在: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表现为提出共同富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等等。
在国家制度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等。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刘宏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努力中,始终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点都在于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
主持人:在今年这场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更是得到生动诠释。
田鹏颖:的确,这场疫情防控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首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将人民群众作为主要防控力量。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全国一盘棋,构筑起保卫武汉、保卫中国的人民长城。再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精准选派、有序下沉,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作出表率。最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我国治理体系的优势,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真正关切。
刘宏伟:疫情犹如一次大考,也犹如一面镜子,在中外对比中,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至上的鲜亮底色。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动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
疫情面前,广大人民群众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支持。全国人民或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或以居家方式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大局,使得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充分显示出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取得的伟大成效。
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内化为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主持人: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怎样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徐海峰:正确的权力观,就是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人民、用于人民。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丝毫都不能私用,不能使权力市场化、个人化,要避免在与人民的关系上出现权力异化问题。
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问题,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党员干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人民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正确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践行初心使命。正确的事业观,要求党员干部站在人民的立场对待事业,立足本职工作为民谋利。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工作当作事业,用付出、奉献、牺牲和担当体现人民至上的事业心。干事创业的视野不能仅局限于地方区域发展,更要置于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起到支撑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实现总体目标的作用。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必须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本领,在坚持群众路线中提升工作能力,掌握工作方法,融入人民情感。
谢晓娟: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钥匙。因此,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安排中、治理行为中、工作方法中,成为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职业操守。说到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正确的权力观要求领导干部要切记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人民的赋予,做到权为民所谋,坚决摒弃把权力作为谋求私利工具的扭曲权力观。正确的政绩观是建立在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基础上的政绩观,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是为子孙后代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正确的事业观就是把人民的呼声与关切、人民的向往和夙愿作为我们开创事业、创造伟业的动力,由人民评判一切工作得失。
人民至上要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一分子,看成是人民的学生,虚心向人民学习,不做与人民渐行渐远的官僚主义者。人民至上也要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人民的真正需要,体会人民的真实感受。党员干部只有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真正把各项事业做好,才能在新时代凝聚更大力量创造伟业。
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小康 带领人民共创美好生活
主持人:坚持人民至上有哪些实践要求?
田鹏颖:一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二是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解决重大民生难题。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而问题要回应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老百姓关心什么、热切期盼什么,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使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只有先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刘宏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又遭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之艰巨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之复杂多变前所未有,更需要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交出让人民更加满意的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聚焦短板、精准攻坚,党中央作出了全面部署,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既是全面小康的共享主体也是建设主体,调动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投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体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完整意义。
坚持人民至上,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人民关心的突出问题。前进路上仍然有重重困难,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加需要团结和依靠人民,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坚持人民至上,以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从而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主持人: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当前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田鹏颖: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保障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但是疫情又带来新的挑战,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因此,不能有任何大意和放松,要坚定不移落实好中央各项部署,增强必胜的信念和信心。
决胜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强国建设意义非凡。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一个家庭也不能少,全面小康覆盖全体人民,要紧紧依靠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