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温度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19日

王海宁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老话让天下父亲背了一口甩不掉的锅——儿子长成啥样,父亲负有终生无限责任。汪曾祺的一句“多年父子如兄弟”,很美好,但真做起来,分寸极难把握——开明与宠溺、严格与苛责——之间的分寸难坏了要强的当代父亲。

当代育儿理念中,父亲不能只做养家糊口的“冠名商”了,需要当慈父,需要陪伴,肩负起“养”和“育”两方面的责任,不仅要赚钱,还要做儿女身心健康的榜样,这完美要求,常常让今天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当爹了。

现代社会的父子关系是什么样的?父亲到底会对儿子的成长起多大的作用?北京联合出版社有本书叫《父子之间》,从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感到父子关系的神秘与奇特。这本书选取了几十位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杰出的男性,其中有美国前总统、著名作家、披头士乐队成员、奥斯卡影帝以及当红演员。编辑要求他们提供父亲的照片,并写一段回忆父子关系的文字。

这些儿子的回忆方式五花八门,有的非常深情正式,有的只有寥寥数语,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片段,有的干脆写了一首诗,或者只有一张照片。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无论东西方,父子关系依旧是一种“危险关系”。其中有一直跟父亲斗争的U2乐队主唱波诺;也有跟父亲相处和睦,披头士乐队成员麦卡特尼;有遗腹子,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少年丧父的三届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有的父亲出身名门,成就卓越,但是却宁愿给儿子读自己的文章,也不想跟儿子聊家常,例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后代;有的父亲即使衰老虚弱,依旧要向儿子表达轻蔑;有的父亲跟儿子野外钓鱼是一生难忘的事;有的父亲在儿子的毕业舞会上,看着青春期激动的儿子,才意识到所有的父母都无法忍受那种特殊的“看着孩子慢慢长大的酸楚”;有的父亲尽管被儿子的电影作品吓得不知所措,依旧愿意借钱给儿子,帮助他实现梦想,但是会在保险箱里保留欠条。最漫不经心的父亲,也会在某个时刻,意识到儿子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猜想,也是最难以捉摸的答案,又是最靠谱的复制。

是的,父子之间的故事,让人落泪,让人捧腹,让人惊掉下巴,让人沉默,但是不管发生了什么,这些父亲都在儿子生命中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烙印,甚至是那些从未见过儿子的父亲。

看完这本书,你会有种奇特的感受就是,父亲这个角色,即使完全缺席,似乎对儿子的影响也会以某种方式存在。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3个月死于车祸,他甚至都没有随父亲的姓。但正是这份缺席,让他童年在想象理想的父亲,成年后努力成为一个理想的父亲——尽管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克林顿一直都牢记父亲角色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并且爱他的女儿。就像美剧《This is us》里说的那样,那些离开我们的亲人,激励你成为今天的自己,只是他们换了一种陪伴你的方式。而且有的父亲,即使去世多年,儿子依旧渴望与他对话,解答自己做父亲的困惑。

即使在今天,父亲也很难像母亲那样事无巨细地长期陪伴孩子长大,父子关系不像母子关系那样,因为天然的亲密总有许多温情和牵挂,反而因为管教和威严,充满冲突和困惑。父子是有可能发生长久的对立和彼此轻蔑的,会让双方都很痛苦和遗憾,而儿子的成就,也不能填平这种鸿沟。

父子之间,是人类故事延续的一种概括。父亲可以是个谜,但却像生过火的房间,即使扑灭了很久,你也会感到他留下的温度和挥之不去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