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微评WEIPING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18日

编者按: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并把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搬到网络平台,采取“非遗+电商”的模式,让非遗产品有更广泛的流通,对此现象,评论家们怎么看。

让非遗产品到网上冲浪

刘恩波

单位离沈阳故宫挺近,出去溜达时,会看到各式各样的门脸儿,卖各种杂物。还有走街串巷的。前几天碰到一位老大爷,暑气正浓,他向我兜售蒲扇,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祖传的工艺有400年了。我望着那做工精致、散发着河塘蒲草气息的扇子,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也曾在河塘边看着乡亲收割蒲草,感觉很亲近,就买了一把蒲扇。

老人家大概不知道网上销售的便利和影响力吧。据报道,今年四川13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将开网店,也就是说,传统的民族工艺品搭载着网络的快车,将驶向更加自由通畅的便道。

的确,“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是老皇历了。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具有民族文化艺术基因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在它的流通环节上,在它的传播和销售渠道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盘活传统文化遗产,更新物质交流的程序和重构一体化经营的现代营销理念,都将为与时俱进的非遗产品广泛而有效的流通,提供更多更实惠的便利。

如今,无论是彝绣服饰还是藏族唐卡,这些非遗产品都可以在网上购买了,这是生产力的解放,是当代社会消费体系产生的一次崭新的供求链接。

有了好的制作、好的工艺,还必须拥有好的平台和好的联通状态。让非遗传承人开网店,把他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手工艺和精益求精的祖传本事,融汇到当下物质生活的消费和文化休闲之中,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能不说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我也不禁联想到故宫门口的那位老人家,如果也能上网开店,是不是会走上消费的快捷便道,那时候他的收益可就不是偶发的个体行为,而是共享的大众文化消费了。

当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刘艳妮

吹糖人、捏面塑、剪窗花、踩高跷、抖空竹……每到年节,沈阳皇寺庙会便人头攒动,好不热闹,那是沈阳人对年味儿里的非遗文化的深刻记忆,现场观看非遗传承人表演绝活,那叫一个精彩。可是,现场观看、切身感受的机会毕竟不多,参与其他地域的文化活动更非易事。

网络直播与短视频的兴起拉近了非遗文化与大众的距离,非遗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非遗公开课、非遗短视频、非遗购物节等在线活动让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非遗视听盛宴,还可网购美食,感受“舌尖上的非遗”。辽宁省首届“非遗购物节”在线直播活动吸引了百余万名观众,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辽西绳结技艺、马家烧麦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齐聚“云端”,听非遗故事,看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除了参与多种非遗活动之外,还可“云”游故宫,传统文物与非遗技艺在有形与无形中交织碰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浓缩了历史时空。

在线欣赏光山花鼓戏、视频教学做徐州香包、直播网购泸州油纸伞……丰富多彩的在线非遗活动,充分展示了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特色。“酒香也怕巷子深”,“触网”之举赋予了非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方式,特别是非遗项目与电商的对接,为文化瑰宝的开发与利用开辟了新渠道,也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非遗文化唯有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在传承中绽放新活力,让更多的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