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馆村贫困户在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增加了收入。
十里村党总支创办的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迎来大丰收,社员们正忙着整理蔬菜、装车出售。
本报记者 王云峰 文并摄
今春雨水充沛,玉米出苗情况喜人。眼下,位于我国玉米黄金带的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四周农田一片娇绿。走进村里,高耸的粮食烘干塔、崭新的大型车库、宽敞的文化广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耕的种子、化肥不用管,到秋收时,合作社直接把粮食送到家。”村民孙国军告诉记者,他家共有17亩承包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今年年初合作社就给了他每亩650元的土地流转费,此外,每亩地又获得200元的分红,自己凭此一项,每亩地就收入850元。
孙国军口中的合作社,是指东兴村党支部依托玉米产业相继建立的丰满源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丰满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新丰满源农业种植合作社与鑫丰满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以流转土地、代耕代种、跨区打包作业为主要经营模式。
东兴村集体曾欠外债近百万元,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村集体不但还清了外债,现在每年还有20万元的稳定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东兴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社合一”的富民强村道路。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昌图县迅速兴起。昌图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村社合一”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群众优势,形成村级组织引领创办,村集体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和提供服务,党员、干部以及专业大户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目前,昌图全县实现“村社合一”的村有109个,2019年全县“村社合一”项目共实现收益1500余万元,受益农户1万余人。今年,昌图县将加大推进力度,力争“村社合一”项目达到200个以上、项目典型达到50个以上,在实现“空壳村”清零的基础上逐步消除“薄弱村”。
特色农业成了致富门路
2017年以来,昌图县根据全县实际情况,鼓励引导村集体以机动地、林地、荒地、闲置办公用房、学校、仓库、集体资金等“三资”为股份创办合作社或加入其他合作社,形成入社自由、退社自由的“村社合一”利益共同体。
昌图县还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完善合作社各项运行制度,做到制度先行、按章办事,村党组织书记和合作社党组织书记可以“一肩挑”形式实现交叉任职。目前,合作社党组织书记、理事长大多由村党组织书记或党员担任,监事会会长大多由党员担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由村“两委”成员和党员担任。
“推行‘村社合一’,既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又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昌图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毕永强说。
在昌图县北部的平安堡镇十里村,8000座高标准胡萝卜大棚接连成片,气势壮观,闻名全国的“胡萝卜生产专业村”果然名不虚传。村党总支书记马春利向记者介绍,村党总支创办了十里乡情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里建立了党支部。村里将200万元省扶持资金投入合作社,村民出资70万元,整合土地126.69亩,进一步壮大了合作社。通过成立合作社,村党总支整合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产销等资源,形成育苗、种植、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去年,入股的村民平均每人分红4万元,都致富了。”马春利自豪地说。
十里村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跟党组织干的信心和决心,积极种植胡萝卜等特色蔬菜,去年实现胡萝卜年产量8000万斤,创利润5300万元,人均增收2万元。
金家镇黄酒馆村党总支整合村里资源,先后成立了农机、花生、黄烟、花卉、肉牛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成立了蔬菜和农机两个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把合作社中的35名党员全部安排到技术服务、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重要岗位,还着力把合作社里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他们参与党组织活动。党员带头开拓市场,带头科研攻关,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做出榜样,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社员快速跟进,极大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现在,黄酒馆村通过“村社合一”,村集体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在昌图镇沙河子村,记者了解到,2017年,沙河子村成立了昌图县九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为村民提供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并积极寻求增加村民收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我们村里有230亩榛子园。去年,合作社以每亩380元的价格把榛子园的土地对外承包,让农户在榛子园里套种130余亩大豆。加上玉米销售收入,合作社一年让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同时,20余户社员每户还分得红利1500元。”沙河子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理事长王晓东说,“合作社去年还为打工的村民发放了4万多元的工资。”
扶贫资金入股,困难群众有了脱贫保障
在引领困难群众脱贫方面,“村社合一”模式也显示出不小的威力,通过将扶贫资金入股、吸引贫困户入社务工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快速脱贫。
黄酒馆村党总支2018年创办了昌图县绿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隶属于昌图县“村社合一”项目,已投入扶贫资金158.551万元,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85人。“这几年,肉牛养殖的行情一直看涨,合作社发展很快,去年就给贫困户每人分红600元,此外,拿地入股的2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500元,还有贫困户12人在合作社打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黄酒馆村党总支书记张海民告诉记者。
在昌图县大四家子镇,由方家船口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投资,全镇265户贫困户入股,以“村社合一”模式创办的昌图县久盛果木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拥有高标准种植大棚13座,年产草莓、小柿子等果蔬15万斤,所产果蔬广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如今,村集体实现了增收,当初以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也都因此脱贫。
十里村党总支最新创办的十里扶助合作社,今年吸纳了周边3个乡镇的500万元扶贫资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527人。“十里村村民已经富裕了,我们还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十里村种植的胡萝卜品质好,全国叫得响,不愁销路,我们有信心今年让所有入股的贫困户都实现脱贫。”村党总支书记马春利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