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静 见习记者 张钟丹
“‘飞地经济’发展存在洽谈项目多、签约落地少,域内共建多、跨省合作少等问题。”“多数飞地项目整体科技水平不高,高新技术应用较少。”“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亟待完善,要素保障有待提升。”6月9日,在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8位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及专家学者围绕进一步提升我省“飞地经济”发展水平,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
大家认为,辽宁“飞地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尚需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发展质量,推进改革创新,打造“飞地经济”升级版。
“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飞地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坚持下去,做到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朝阳市政协副主席刘学军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创新完善管理制度,整合队伍形成合力。
“飞地项目带动引导作用初步显现,但多数飞地项目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新华建议,各地应在飞地项目招商中重点选择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科技项目,通过“飞地经济”发展促进我省制造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省工商联副主席吕辉宇认为,辽宁“飞地经济”要实现新突破,必须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后安商、富商的“后半篇文章”。他建议,打造最高的行政审批效率,完善“项目管家”服务,提供涵盖企业创立、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长效保障服务。
“形成人才培养、吸引、重用的环境,是‘飞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民建省委调研部部长庞福东认为,应注重高端人才的吸引和使用。他建议,建立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人才洼地,出台各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特别要鼓励带项目落户的人才及团队。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李晓杰认为,我省应鼓励和引导域内企业发展“反向飞地经济”,到发达地区设立域外飞地,消化吸收发达地区所凝聚的产业氛围环境和各种软资源,为我所用。如在发达地区建立异地研发机构或职业学校,支持大型央企国企在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建立“反向飞地经济区”。
“个别地区对发展‘飞地经济’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省政协委员、葫芦岛团市委书记李娇娇认为,要以“一盘棋”思想优化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以“清单”模式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集群”战略形成区域特色,以“放水养鱼”思维加大省级支持力度。
民建会员、本溪市发展改革委唐莉莉建议,紧抓辽宁与江苏对口合作机遇,积极探索跨省共建。同时,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打造全国特色“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区。
“要以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增强集群集聚效应。”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殷振瑶建议,积极引进和培育上下游产业,加快低端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培育龙头企业,增加优质项目储备。
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与会政府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助推我省“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