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的启蒙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08日

谭永刚

小人书在寂静了十几年之后,正在不断重新出版,而且装帧、印刷更加精美,这对于那些曾经在街角书摊1毛钱租几本,回家看个够的前浪来说,简直像把自己当年跟初恋的合影,美图秀秀之后冲洗放大,还镶了框——幸福扑面而来,虽然跟记忆中不太一样,可还是惊喜满足。

小人书的回潮除了怀旧和收藏,更重要的是小人书并非小儿科,相反,它往往是集中了大家制作的大型丛书,它启蒙了一代读者,影响深远。

小人书正经艺名叫“连环画”,重翻小人书的经典,你会发现美术形式丰富精美,语言叙述严谨简明,故事题材传统隽永。而且尺寸小,节约纸张,便于携带,颇有今天时髦的“口袋书”的环保腔调。

小人书的题材,国风传统故事占了相当比重。中国经典从四大名著到《左传》《春秋》,民间故事从《白蛇传》到《玉堂春》,从岳飞精忠报国到三国逐鹿中原,从聊斋狐仙报恩到红楼宝黛初会。在书籍匮乏、影像素材奇缺的年代,许多人对祖先和历史的想象,都是靠小人书启蒙的。

以上海美术出版社再版的《中国成语故事》全套60册的连环画为例,60本小书,摞在一起也就两本《现代汉语大辞典》大小,却图文并茂地讲了500条左右脍炙人口的成语。而且编文由语词专家金文明先生领衔的30位作者,画家则集中了240余位当时最好的中国人物画家,群贤毕至、神仙打架的阵容,恐怕至今任何一套丛书都难以望其项背。

每条成语皆有出处、来历、释义、生僻字,还有拼音,然后再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简明生动地娓娓道来,严谨而通俗,几乎是一个配图的《成语大词典》,是老少皆宜的人文普及画册。

小人书,一页文字不超过100字,既要简明易懂,还要生动全面,所以小人书的文字脚本非常有特色。重翻再版小人书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小儿语”。优秀的连环画,都在保持传统文字简洁而意蕴复杂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尽量准确地转译或者引用“原文”。四大名著的连环画里,人物语言对话使用了大量的原文,既保持了人物性格、身份特征,也保持了名著的特色。而到了《左传》《成语故事》,编文者除了年代、地点准确以外,尽量将晦涩的原文转译成现代汉语,普及但不敷衍,用心良苦。

连环画的每张配图都有极强的镜头感,几十幅图下来人物的神态、身份、性格跃然纸上,如同电影分镜头。整套书中白描、版画、水墨,形式多样,装饰、图案、漫画,风格各异。

不到巴掌大一页纸上,既能刻画皇天后土草民的渺小,也能展开排山倒海一般的农民起义;既有庙堂之上的华美细致,也有大漠戈壁的荒凉粗犷;既能旌旗招展,也能静玉生香。电影的远景、近景、特写,让画家轻松调度。虽然只是黑白色,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情景下,人物服装的面料层次、食物的构成、器皿的纹饰、战马的装饰、室内铺陈的材质、建筑的细节,都被描画得细致入微。而且由于题材传统,小人书借鉴了很多戏曲元素,人物造型典型而概括,浏览能解,细品有味。今天动辄投资上亿的古装电视剧,都难有这样丰富、考究、准确的细节。

当年艺术市场不繁荣,许多美术大家都为小人书动笔创作以增加收入,而且他们态度认真负责,常实地亲自考证后才开始勾勒创作,出了不少精品。因此小人书尺幅虽小,意境却不小;价格虽低,审美却不低。

当年坐在小人书摊前,翻看卷了边儿的小人书的那群孩子,现在都长成了沉默的中年人,常常困惑为何晚辈沉浸在玄幻和宫斗里。他们应该暗自窃喜,当年用几毛钱的代价,却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一流文字编辑和美术大家的启蒙和熏陶。也许他们该试试重新掏出一本小人书给后辈们分享,看看那时的文之秀、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