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鹳雀楼

辽宁日报 2020年06月03日

葫芦丝

从壶口瀑布出发,天便阴沉沉的,下午到达永济时,已下起了霏霏细雨。黄河一路逶迤浩荡,自北而下,将晋、陕分列两旁,在永济与芮城的交界处,突然转头向东,又将晋、豫分割开来,而永济恰恰地处晋、陕、豫交会的黄河金三角核心地带。永济历史悠久,这里是舜的家乡,史称“舜都”,先秦时称“蒲”,秦始皇更其名为“蒲坂”,公元370年置雍州,后改为泰州、蒲州,清雍正年间置“永济县”,上世纪90年代撤县建市。黄河流域的灿烂文明孕育了永济这颗耀眼的明珠,这里人杰地灵,名贤辈出,除舜帝之外,仅提及出生在这里的几位历史人物如柳宗元、王维等,人们就该对永济刮目相看了。

从永济西行十几公里,便到了坐落在黄河岸边的鹳雀楼。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因时有鹳雀栖息、聚集而得名,至元朝初年毁于战火。当年,诗人王之涣游历蒲州,登临鹳雀楼,写下著名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得鹳雀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王之涣也因这首诗而名垂千古。诗人仅以20个字,便描绘出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无限进取。如今的鹳雀楼是上世纪90年代开工重建,于2002年开始接待游客。

从高大的仿唐建筑进入园内,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人在画中游”成了“人在雨中游”。好在温度适中,雨中漫游亦是可遇不可求的。眼前一座拱桥,分隔开两片水系。沿着甬道穿过网格状的绿化带,矗立在眼前的便是壮观的鹳雀楼了。

鹳雀楼坐南朝北,高约70米,外观为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楼体壮观,结构奇特,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须仰视才得以见全貌。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正门上横匾题有“文萃李唐”,顶楼上悬挂竖匾“鹳雀楼”,左右联云: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楼内以浮雕、壁画、雕塑及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还原历史。在六楼北门,我看到一副楹联,是当年辽宁唯一入选作品,联曰:一楼隆地表,看水接云山,铁牛已自犁沧海;千古擅名区、任风熏盐海,白日依然偎远山。对联黄底黑字,清秀小篆。作品引经据典,借景融情,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读来朗朗上口,令人荡气回肠。鹳雀楼上竟有辽宁同乡留有墨迹,且可流传千古,自豪感不觉顿生。

距离对联不远处的西北角,伫立着王之涣的铜像。诗人左手持卷,右手挥毫,神态自若,挥斥方遒,再现了当年在此敞开胸襟,极目远眺,写就千古绝唱的场景。

诗因楼而生,楼借诗而名。诗之魂,楼之魄,使得这文化名楼与中华文化契合得天衣无缝,无与伦比。名楼得以闻名于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赋以及映衬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功不可没。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崔颢之《黄鹤楼》,王勃之《滕王阁序》,王之涣之《登鹳雀楼》,无不是文与楼珠联璧合,无不是中华文化巨匠与历史著名建筑的完美演绎。诗与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无疑是浩瀚的中华文化史中最为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