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能 护生态 惠民生

——资源型城市抚顺的转型发展之路
辽宁日报 2020年05月25日

采沉区复垦后变身花海。(资料片)

东华园鸟瞰。本报特约记者 门 莹 摄

本报记者 周 明 崔振波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着上百年的高强度煤炭开采,以“一区两坑五场”为中心的采煤影响区面积达74.73平方公里,相当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3.4%,严重威胁到采煤影响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抚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振兴。

带着对抚顺人民的一片深情,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了解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情况和矿坑综合改造利用的打算。

两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抚顺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8”方案,坚持“产业+民生+生态”同步推进,努力以西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带动城市转型发展,开采100多年的西露天矿实现由采转治,奋力书写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2.6万户采沉区居民圆了安居梦

随着矿山地质灾害对环境的持续破坏,部分居民房屋受损严重,急需避险搬迁。为了让这些居民尽快搬出沉陷区,抚顺市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和省市自筹资金,全面推动抚顺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采煤沉陷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

东华园社区是抚顺市采煤沉陷避险搬迁安置小区,始建于2013年,2016年10月交付使用,现有住户5280户、1.2万余人,未来还要入住1219户。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华园社区实地了解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并对民生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两年来,东华园社区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立足阵地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华园最关心的就是民生问题,我们要办好民生实事,让居民生活越来越好。”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淑华边说边带记者来到面积有400余平方米的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我们为社区每位老人都配了呼叫器,老人一呼叫大屏幕就会显示位置和服务内容,我们就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这个养老服务指挥中心于2019年11月5日开业,是顺城区民政部门及东华园社区与辽宁省慧明康复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在东北地区首开先河建设的社区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居家老人使用智能终端,与中心工作人员语音或视频实时互动,能够及时得到助餐、助购、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乐、助行8项助老服务。

据了解,这两年东华园社区发生了不少新变化。2019年1月,社区附近的城东公交停保场启动运营,十多条公交线路从这里始发,居民出行更方便了;2019年6月,面积扩大到240多平方米的东华园医疗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与市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线上互联互通、远程会诊、统一后勤保障服务;2019年10月,辽宁慧明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投入运营,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便捷服务。

感恩新生活,居民们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报答党的恩情。居民王义俭等人定期把磨刀工具摆在小区院里义务为小区居民磨刀;吴凤云等人则拿起理发工具为大家免费理发;吴国生买来花籽和大家一起种花,为美丽的园区“锦上添花”。社区还组建了乐器队、广场舞队、秧歌队、快板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32名党员主动请缨组成防疫志愿者队伍,每天从早到晚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和相关要求,为大家服务。“现在,咱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心里敞亮,都愿意多为社区做些事。”吴国生说。

截至目前,抚顺先后建成6个采沉安置小区,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2.6万户采煤沉陷区居民喜迁新居、圆了安居梦。一年来,文化广场、医疗卫生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陆续在全市各避险搬迁小区建成使用,采沉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老矿区焕发新活力

雨后初晴,站在抚顺西露天矿观景台极目远眺,一片翠绿,停采后的“大坑”西边帮区域被大片的绿色植被和花海覆盖,让这里变得生机盎然。据介绍,两年间,抚矿集团北帮E800-E1300生态绿化区等6个重点区域实施复垦绿化、生态恢复,完成治理总面积65.55万平方米,场地整形完成120亩,植树百万株。

“改革创新是抚矿集团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在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同时,也对既有产业进行调整和升级。”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兆福说,“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对集团旗下所属产业进行再塑造,使传统产业不再传统,更好地为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抚矿集团已经形成“煤炭-发电-供热(暖)-造纸”和“油页岩开采-油页岩炼油-油页岩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8年以来,抚顺坚持“产业+民生+生态”同步推进,做深做实以西露天矿为核心的采煤影响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生态恢复-绿色矿山-景观提升-文化弘扬”治理模式,抚顺举全市之力实施2019行动计划,采沉区土地复垦等7个环境治理工程、青年路生态观光长廊等10个环境整治项目建成投用,植树78.8万株、绿化2200亩,整理复垦土地3100亩、种植水稻等2800亩。土地指标交易收入1亿元。长期制约发展的“城市伤疤”逐步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新景观、助推发展的新引擎。

目前,生态湿地公园、现代农业观光园、东北记忆工业主题广场、采沉记忆实景公园、青年路生态观光长廊、环坑步行绿道、环坑旅游小火车等23个项目,陆续建成投用,老矿区焕发新活力;整理复垦采沉区土地3100多亩,种植水稻800亩、向日葵600亩,昔日的煤场变成旅游好去处。

2020年2月,抚顺出台“城市双修”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努力做好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核心的“城市双修”工作,彻底解决城市治理中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全市各城区共计划取缔占路市场34个、退路进厅(场)13个、升级改造13个、规范管理29个,计划退让道路34条、面积6万余平方米。

项目导入探索转型振兴“新路子”

抚顺市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步推进、同步发力,确立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工业升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特色文旅新动能产业。

精细化工产业方面,重点推进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新材料和橡塑蜡深加工四大集群发展,实现行业产值543亿元。

冶金建材深加工产业方面,以望花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快推进抚顺特钢等重点企业提质增效,打造冶金新材料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实现行业产值102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间协作配套,打造应急、救援、军用特种车辆等高科技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实现行业产值25亿元。

新能源产业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109亿元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一大批氢能源汽车产业关联项目相继落户。

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积极引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实现行业产值31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引进跨境电商、应急、通航等领域重点项目,中国(抚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医药健康产业方面,成功引进上药集团头孢曲松钠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优势逐渐凸显,实现行业产值10亿元。

特色文旅产业方面,加快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变成振兴发展优势,实现旅游收入330亿元。

为推动产业发展,抚顺市从政策支撑、创新驱动、优化环境、破解瓶颈4个方面着手,全力服务相关企业发展壮大。抚顺市创新制定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一牌两卡”等惠民利企措施,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下一步,抚顺市将按照工作程序取消10项市本级自设的审批事项,全年拟精简审批事项886项,精简比例达到60%。对于无法精简的审批事项,抚顺市审批大厅成立“代办中心”,实行全程代办。年底,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