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年轻球员逐年流失

辽足错过青训良机后备人才断档

辽宁日报 2020年05月25日

本报记者 黄 岩

辽足失去中甲资格,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球队已经建设好的青少年梯队。一损俱损,这些刚刚走上足球之路,甚至已经踢出一些名堂的小球员,目前也都面临困境。

总有人说,辽足的问题是年年卖掉当家球星,导致实力衰退。这其实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一个联赛中,豪门俱乐部的目标是追逐冠军,为此不惜大手笔引援;中小俱乐部的目标是“活下去”,靠卖球员维持正常运营。这是各国足球联赛的常态,欧洲有很多俱乐部成为“青年球员加工厂”,健康的联赛应该有这样的生态链。

将辽足比喻为中国足坛的人才宝库并不夸张,但这座宝库也创造了中国足坛人才流失的纪录。从1995年国脚黎兵以当时创纪录的64万元转会费转会广东宏远队开始,辽足的足球人才开始源源不断地外流。尤其是李铁、李金羽、张玉宁那批险些在1999年创造“中国版凯泽斯劳滕神话”的“辽小虎”和杨旭、于汉超、张鹭这一批1987年前后出生的足球精英,除肇俊哲外,几十名中国足球顶级球员被辽足俱乐部转让。等杨善平、于世林、金泰延这批球员卖完之后,辽足的造血功能渐渐枯竭。

为何会枯竭?原因明摆着,青训没抓上去。一位辽足俱乐部人士表示,辽足后来失去一些成建制买下外来球队的机会,加上自身对青少年球员培养不足,优秀的年轻球员成为稀缺品,如果2008年能把青训梯队建立起来,到现在10余年工夫,年轻球员成长起来,辽足完全还可以走卖人赚钱、小本经营的发展之路。只是,当时辽足队中于汉超、杨旭双子星耀眼,球队成绩在中超联赛位居中游以上,俱乐部未能未雨绸缪,错过了抓青训的时机。

辽足走到如今的地步,关键是自身青训出现严重断档,再无球员可卖,依靠转让球员维持运转的模式无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