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云展览”前景可期

辽宁日报 2020年05月20日

赵乃林

国际博物馆日,“众志成城 共同战‘疫’——沈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办,并线上同步推出。此举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

受疫情影响,博物馆闭馆不闭展,展览纷纷搬到“云”上举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八大知名博物馆率先在线“云”展览,统计表明,一日之内有近千万人上线观展。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线上直播或许是一时应急,但在未来,这或许将成为博物馆数字化之路的又一选项。

近年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的数字技术一日千里,不仅可以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资料分门别类录入“云端”,供参观者调取,还可以三维建模,3D立体 360°还原文物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看展柜里的实物更清楚。此外,AR技术已探索性地运用于虚拟讲解、“复原”展品、“复活”展览对象并与之互动、展示暂时无法展出的藏品、创建博物馆AR游戏以及AR馆内导航等方面内容。

馆藏文物的多少固然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家底”的标尺,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发这些“家底”也是考评博物馆的一把标尺。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文物的数字化登记基础之上。将每一件文物进行数字化登记,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又必须进行,因为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毫无疑问,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早已构建起新的展览时空与文化样式,并对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业态产生深刻影响。

可以说,博物馆数字化展览是未来大势所趋,疫情防控则加速了博物馆的数字化进程。我们知道,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实,博物馆在“云端”找寻新的生长点,就是为这一传统业态的生存注入生机活力,为博物馆展览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10天前,沈阳博物院除两家正在施工的博物馆外,其余10家博物馆的室内外展馆均正常开放,但疫情防控期间各馆推出的“线上博物馆”依然保留着。线上线下并举,已成为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新模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充满遭遇艰难险阻,依然达观面对的气度。数字化展览是博物馆更新换代的传播方式,让我们祖祖辈辈可贵的创造与传承在更广袤无垠的视野里熠熠生辉,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