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 已更深

辽宁日报 2020年05月20日

孙 琳

静谧的时光里,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任时间不急不湍缓缓流过。

从小喜欢读书,痴迷其中的字句不能自拔,又落入以挥毫写作纵观人生百态的花园,流连忘返再不欲归去。书,让寂寞的灵魂有了栖息的家园;文,滤去少时青涩有了可交流的心灵。多年后,终于遇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

每独坐西窗,与书为伴的影像就出现在记忆里,那沉醉的样子,仿佛多年未曾相见的故友,相视笑而无言。

今年头几个月,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人人被禁足在家,闹心者有之,玩闹者有之,吃了睡、睡了吃者有之。我则把这段时间视为最难得的时光,放下一切拿起书籍,边读边写,竟没感到一丝一毫的孤寂与烦躁。时光流逝,岁月不言,朝赏千篇,暮读万卷,那种随心所欲,仿佛古人隐居般地惬意;心灵上的满足,是没体会此境之人所不能理解的。

徜徉在文字里,游走在典籍的浩繁和阔大中,我时而感觉自己从容豁达,时而又感觉自己是仗剑前行的英雄。读书万卷,下笔千言,桌上的那杯酒不再寂寞,历史那把剑已触到我时而刚硬,时而柔软的灵魂。

我曾写作出版了几本书。一个老同学读后,十分感慨地说,你写了这么多书,得看过多少书啊?是啊,都说读书是充电,我没有一桶水,又怎么能给其他人一杯水?

记得2010年,我无意中看了唐山驴皮影戏,想起父亲在世时曾给我讲过,我的祖先在山村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在大凌河流域走村串户地演驴皮影戏的故事。作为一种文化遗产,驴皮影戏留下了怎样的历史痕迹?我决定写一部有关驴皮影漫长历史的长篇小说。想到就做,我开始查资料,研究有关驴皮影艺术的一切知识,对驴皮影的刻制、唱腔、耍动技巧、行话等都做了深入研究。然后,我用8个月时间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一名读者问我是不是驴皮影专家,不是专家,怎么能写出这样像是亲身经历的故事。殊不知,我是下了多少工夫研究这门艺术的。我写每一部书前,都要先研究相关的知识,看大量的书籍,不然,怎能写透那些独特的人生、独特的经历呢?

2015年,我接到出版社的选题,写一部和珅传记。我马上开始去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关于清朝的大部分历史书籍,研究和珅和他所处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项艰苦而枯燥的工作。写作的时候,遭人唾弃的和珅是一代巨贪的形象,令人深恶痛绝, 但我更关心,他是如何从一个自强不息的少年走上巨贪之路的。拂去历史的烟尘,真实的和珅究竟是怎样的?他的一生,隐藏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他青少年时期的奋进,像朝阳一样明亮,而到权倾朝野时,却又如豺狼般贪婪?宠臣还是罪臣?为此,我尽力拂去历史的烟尘,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挖掘人物,写出他从侍卫到权相的千面人生,他的成败荣辱,终究会给身处各种迷局而无法脱身的人,带来一些启示。

岁月总是不动声色地演绎着人世间的沧桑与离合,季节的变换、人事的更迭、时光的流逝,总会有苦痛伴随人生,只有书始终与人同行,守着一份优雅,一份自信,度过所有难熬的时日。有了书籍相伴的心魂,就有了一个长久的栖息地,即使一个人生活,也感觉不到寂寞。那份坦然、淡然,以及悠悠然,都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每当我拿起书,心灵仿佛一下子有了可以栖息的家园,我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从一个时代走进另一个时代,穿越千年。当李清照的黄花、李煜的情、李白的酒、杜甫的泪让我唏嘘不已时,当《红与黑》《复活》《简·爱》《飘》《老人与海》等书籍的时代场景展现在我眼前时,我被深深地感染着。这些穿越时光的作者和他们留下的人物,让我在风雨兼程的路上,学会适应,学会忍耐;教会我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和挑战;教会我用一颗感恩善良的心去感悟生活、享受快乐。

书,早已成为我不离不弃、钟爱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