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重在变“例外管理”为“例行管理”

辽宁日报 2020年04月28日

温玉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始料未及,英雄们的付出让我们泪目,逝去的亲人让我们悲痛,同时也促使我们开始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问题,不要让悲剧重演。超越“运动式治理”思维,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让公共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如何进行常态化防控。

常态化防控要有制度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制度意识首先要建立在制度自信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是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成功地遏制住了疫情的扩散蔓延势头,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强大的制度自信,而且要有制度意识,让一切社会事务都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不搞“运动式治理”,不搞“拍脑门决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真正让制度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与行为约束。

常态化防控要有危机意识。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不速之客”,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疫情会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发展态势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外防输入,又要内防扩散。因此,必须始终强化危机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作战的准备。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保安全抓环保,又要谋创新促发展。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我们要摒弃和防止出现只重发展不顾安全的倾向,统筹协调做好常态化防控与其他各项工作,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社会治理措施和手段,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又防范“灰犀牛”事件,“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始终保持“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的社会治理思维,把危机意识始终高挂在脑际心头。

常态化防控要有执行驱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常态化防控是一个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系统工程,是把环环相扣的制度统筹协调起来贯彻执行的严格过程。哪个制度执行得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个常态化防控系统的健康有序运行。对于制度的执行要有长效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既是制度体系内在纠缠咬合的自主驱动,又是每一个执行者担当负责的自主驱动。只有每一个执行者都能以家国责任为己任,每一个公民都树立强烈的制度意识,保持制度敬畏并自觉遵守制度,常态化防控才能真正成为常态。

常态化防控重在监督和检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监督,再勤勉的执行者也可能怠惰。因此,有效的监督和检视是保证常态化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及时有效的监督,科学合理的考核,自主驱动的检视,是常态化防控制度化、智能化、长效化的有效保证。这就要求上至制度设计、下至制度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科学合理,在制度设计和执行环节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通过监督和检视保证制度执行的效度、程度和速度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常态化防控的效能得以有效发挥,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与有效体现。当然,在对常态化防控进行监督和检视的同时,也要处理好监督与激励的关系,既要监督制度执行者身体力行,不打折扣,也要激励制度执行者锐意进取,敢于负责,而不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没有担当。

常态化防控要变“例外管理”为“例行管理”。面对这场疫情,许多英雄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这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尽量避免灾难发生。其实,这也就是我们论及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即变“例外管理”为“例行管理”,通过日常的、常态化的制度管控和执行监督,有效约束制度执行体系,使其增强有效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例外的发生。这样,我们可能于大灾大难之中“看不到”英雄的牺牲,但却仍能挽救千万条生命,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平时看似无用的常态化演练,其实就是常态化防控,因为风险就在我们身边,防与不防它都在那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它发生,或一旦它发生了,我们早有准备,从容应对。当然,这需要我们一次次毫无厌倦地“例行管理”才能实现。

如果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在制度框架内日复一日遵循“例行管理”,“单调”的重复就会换来年复一年的安全。反之,则会有无数个“例外管理”使我们疲于应付。今天,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例外管理”变为“例行管理”进行常态化防控,已成为防患于未然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本溪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