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越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拓展了先进制造开放窗口,大连片区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突破,营口片区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产业园区改革提供实践样本……辽宁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三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区内企业由原来1.2万户增长到现在的5.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6987亿元,共有217家东北亚外资企业入驻,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桥头堡”效应初步形成。
4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
释放改革红利:区内财税收入是成立前的3.3倍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2019年,辽宁自贸试验区财税收入是成立前的3.3倍,进出口总额是成立前的1.7倍,固定资产投资是成立前的3倍,金融机构数量是成立前的55倍。
三个片区,发展各具特色。
沈阳片区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国有企业“内创业”模式2项经验在全国推广,飞机行业内加工贸易保税货物便捷调拨、出入境人员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等2项经验成为全国首创。
大连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23474家,注册资本3228亿元。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成效显著,推出“保税混矿”“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等创新案例。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升。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