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伟唠唠山区农民的致富经

辽宁日报 2020年03月24日

本报记者  葛传东

“老林,还是种大榛子吧,产量好、收入高,你还有种植经验。榛子3年后结果儿,打底儿每亩能卖5000多块,比种玉米多收入3000多块。”

“对,王书记,我听你的,就种大榛子!去年我就种了5亩,今年再扩大10亩。”

3月22日,在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云盘村三组的一块山坡地旁,村民林伟和村党总支书记王伟蹲在地垄边合计着刚刚租下的10亩地该种些啥。

云盘村是辽东山区海拔最高的山村,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大豆等常规农作物为主,收入普遍不高。早在5年前,王伟就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先后种起大耳毛等山野菜和软枣子等经济作物。去年,他种下的10亩大耳毛为他赚回了一辆汽车。

今年春节前,王伟被任命为云盘村党总支书记,他一边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边筹划春耕后村民如何致富的事情。

“大榛子特别适合我们山区丘陵地带种植,丰产期可达30年以上,而且抗寒性好、结果率比较高、病虫害少,种植3年以后就可以出效益,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好项目,可以替代现在的很多常规农作物,不像玉米、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需要年年播种,省时又省工。”王伟向记者介绍。

“在大榛子3年结果期之前,可以采用套种的方式,在榛子树下发展山野菜种植,减少种植过程中的空窗期,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入。”谈起大榛子,王伟说得头头是道,“如果达到盛果期,每株榛子的单株效益在125块左右,亩效益在1万块左右,远远高于同期水稻、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是旱田经济效益的10倍以上。”

谈话间,王伟接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他说:“五组的顾玉满已经种了20亩大榛子,除了他,还有几户村民要和我商量扩大种植规模的事。”

“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规模扩大了,我们还要注册商标,争取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望着漫山遍野的榛子林,王伟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