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东区:发力稳就业激活新动能

辽宁日报 2020年03月20日

本报记者 金晓玲 丁 冬

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充分有效激活“需求-生产-就业-收入”的循环链条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稳就业就是稳大局。沈阳市大东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工作安排,立足区域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强化“链式思维”,探索施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手抓完善服务,切实稳定已有岗位存量,一手抓产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充分扩大岗位增量,用“两手抓”的思维抓准、抓实、抓赢稳就业的“基本盘”,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经济运行的全面复苏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早谋划 “链式思维”贯穿全域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全国各地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之中。但疫情影响下,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加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成为亟待破解的首要问题。

“目前大东区98.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复工复产。这些规上企业虽然纳税占全区总量的七成,但吸纳就业达七成之多的却是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领域。”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说,“这就要求地方党委、政府要树立起全盘发展的理念,用‘链式思维’统揽和贯穿区域发展全局,按照‘六稳’工作要求,因时因地因势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以赴稳住就业。”

摸清“问题链”,大东区充分依托区域内特有的“一网一格多功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行业协会、地区商会工作网络,超前谋划、提早动手,全面摸底全区各类企业面临的问题、用工方向等信息,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底数。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