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卡通 让爱说“画”

辽宁日报 2020年03月05日

护士在防护服上手绘卡通人物缓解患儿情绪。本报记者 董翰博 田 勇 摄

本报特派襄阳记者 董翰博 田 勇

“哆啦A梦”在输液,“小猪佩奇”在测体温,“奥特曼”在讲笑话……

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儿科病区,孩子们每天都会和不同的动漫角色碰面、交流。

这些孩子眼中的“萌系真人”,很多来自辽宁援襄医疗队。为缓解病房内患儿的紧张情绪,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在防护服上画上各类卡通人物,拉近与患儿距离,提升暖意。

“治愈系”举动,源于“致郁系”环境。

裹着一身厚重的白色防护服,只露出眼睛,不定期地还要给你打针送药。在儿童的世界中,这样的医护人员很难招人喜欢。

“儿科患者通常只有一个家属陪护,而且相对封闭的空间会加重家属和孩子的恐惧和焦虑。”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专业护士长刘杨说,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情绪疏导,成为儿科护理工作的关键一环。

在防护服上作画,成为一种纾解情绪的手段。

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专业护士齐红阳清晰地记得,当她穿着画有“小猪佩奇”的防护服走进病房时小朋友的兴奋劲儿。

“妈妈,快看,小猪佩奇!”孩子被口罩遮挡起的笑容,正从眼神里溢出。

“我想要奥特曼,因为它可以打败怪兽”“我更喜欢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孩子们没有了抵触和不安,释放出天真与活泼。

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专业护士刘阳没想到,自己和同事简略几笔,却能给孩子们带来如此大的惊喜。“这样,就可以和他们拉近距离,他愿意和你交谈,你就能给他更多安慰。”

这些卡通画改善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心情。

看到同事们身上的卡通图案,听着病房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齐红阳、刘阳和同事们的疲惫与烦恼会暂时被搁置。此刻,孩子的笑声是最好的治愈物。

在辽宁援襄医疗队的救治下,更多患儿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在医疗队接管的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病区,患者数量从最初收治的90名降至目前在院的10名。

如今,每天下班,队员们多了一项“小作业”,提前练习第二天要在防护服上画的卡通形象。

练习画“海绵宝宝”时,齐红阳一直在想一个病房里的7岁小女孩,这是她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最初,小女孩并不喜欢齐红阳叫她“宝贝儿”,她说:“我只是我妈妈的宝贝儿。”

“这位阿姨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帮你治病的,她的孩子和你一样大。”小女孩的母亲说。

“那以后你也可以叫我宝贝儿。”小女孩对齐红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