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命 “手”护健康

辽宁日报 2020年03月03日

本报特派襄阳记者 田 勇 董翰博

3月2日零时,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走廊里针落有声。

裹着厚重的防护服,王瑛慧一步步挪进病区,按照规定程序为患者采血、补液和监测生命体征。这是王瑛慧抵襄后的第一个“大夜班”,直至上午9时。

一夜辛苦,一夜无眠。

看到患者在咳嗽,王瑛慧快步上前,一边摩挲着患者后背,一边竖起自己的拇指。患者也心领神会,向她比画“OK”的手势。

这是辽宁援襄医疗队队员发明的“手语”。王瑛慧在说“我们一直在,请你放宽心”,患者回复的意思是“我还能坚持,你也要休息”。

王瑛慧是鞍山市中医院感染科护士,作为辽宁援襄医疗队的一员,被分配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12病区工作。为更好地开展救治工作,她和同事靠简单易懂的“手语”交流。

“动手”缘于障碍。

“因为医用口罩的密闭性,言语交流着实不易。患者年龄大又只会说方言,为医患间沟通带来很多不便。”王瑛慧说,设计“手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交流难题。

王瑛慧的想法得到同事的支持。

“我想起一个,右手拍打左手手背就是要静脉点滴。”

“我建议,把左手放在下巴下面用右手往嘴边拨动就是要吃饭。”

集体智慧,“手”护健康。

很快,这种“新语言”在病区内广泛应用。

食指塞在腋下,代表量体温;右手攥住左臂,意味着测血压……这些简单动作,会让患者知晓医护人员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不只“手舞”,还有“足蹈”。为了让患者情绪放松,王瑛慧和同事还在病区内跳起了舞。

患者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病房内,一位年过古稀、身患偏瘫的新冠肺炎患者,通过王瑛慧向辽宁援襄医疗队表达自己的谢意:是你们无私的奉献,让我重获生的希望!我们现在是一家人,希望你们常到家里来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