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一份化危为机的答卷

辽宁日报 2020年03月02日

(上接第一版)专项服务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及个人客户,银企携手共渡难关。

据统计,今年2月,阜新域内银行机构为45户企业新投放贷款4亿余元,3月将有65户企业进入贷款流程,合计贷款金额达到21.4亿元。金融活水加速流向实体经济,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企业家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为企业提供暖心服务

生产原料不足,启动资金急需尽快到位,位于阜新国家高新开发区的阜新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陷入两难境地。告急信号一发出,立即引来各方支援:2小时后,该企业被纳入我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录;3小时后,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落实完毕;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连夜部署,300余吨花生当天运到榨油机旁。

为了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政府施以全方位援手,既有“只争朝夕”的务实高效,也有“贴心贴肺”的暖心服务。第一时间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20条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综合保障,件件儿为企业着想,样样儿奔着问题去。

新邱区采取“四个一”工作法,以“一表、一码、一群、一卡”积极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细河区为6户规上企业办理电费缓缴手续,为13户规上企业发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清河门区建立县级领导包保、派驻专人指导机制,以“一企一人”“点对点”方式提供精准服务。在海州区和阜新市卫健委等部门帮助下,辽宁天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从申请到下发仅用了36小时。

不少企业高管是外地人,暂时不能到岗,复工复产面临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高新开发区采取一企一策“双动力”驱动创新举措,由驻企包保的党员与企业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建强支部担起战“疫”、复工两大重任。截至2月26日,高新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0%以上。

提前布局新业态抢抓新机遇

阜新市站在新视角、运用新思维、开创新业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新兴产业的萌芽破土而出,后劲十足。

九星钛材料(辽宁)有限公司加班加点生产,也满足不了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该公司生产的高钛渣是钛白粉的主要原材料,而钛白粉是目前抗“疫”最紧缺的各类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白色物质的重要添加剂。九星具有近4万吨高钛渣生产能力,市场份额占全国的10%。面对暴涨的市场需求,九星启动扩能项目,提前布局新业态,抢抓发展新机遇。阜新市具有良好的钛产业基础,相关部门深入各个企业,展开密集市场调研,酝酿新一轮产业发展蓝图。

面对防疫物资紧缺的现状,阜新市积极扶持企业转产,这既是救急之举,也是培育新兴产业之策。阜新市天琪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声雾化消毒机深受市场欢迎,阜新嘉益服饰有限公司仅用3天就将服装生产线改造为防护服生产线,辽宁聚宝源服饰有限公司近期将完成无菌洁净车间施工,达产后可日产25万只医用防护口罩。

据统计,全市8个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累计生产无纺布口罩16.3万片,非医用纱布口罩13万片,非医用隔离衣2.6万件,医用酒精610吨,84消毒液190吨。尤其令人兴奋的是,九星与嘉益、聚宝源等企业形成全产业链,新兴产业发展更具想象空间。

线上办公线上招商大放异彩

望着水灵灵的香瓜,阜新县阜新镇白玉都村瓜农赵秀莲却一脸愁容。受疫情影响,往年车水马龙收购香瓜的热闹景象不见了,村子里变得冷冷清清。

绝不能让香瓜烂到地里!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在各方努力下,白玉都村60万公斤香瓜销售一空,安然渡过危机。赵秀莲一边摘瓜一边乐呵呵地说:“电商太厉害了,坐在家里就接到一大堆天南海北的订单,没几天就把瓜卖出去了……”

百集纳是疫情催生的电商平台。2月8日,百集纳火速上线。从2月8日到2月16日,接到1235个订单,成交金额9万元。尤为重要的是,粉丝数前5天就突破了2万人。疫情让人们更习惯线上购物,只要有足够多的忠实粉丝,就能走得更远。

去年10月,阜新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发布在线产业地图。疫情发生以来,访问量骤增。外地客商登陆产业地图,就能详细了解各县区、园区的投资机会和产业现状。产业地图深刻改变了招商引资业态。业务洽谈,变“面对面”为“线连线”。项目落地开工,变“见面签”为“网络签”“云上签”,智能化、云服务等新业态大放异彩。

“码”上复工、“码”上乘车、“码”上办事、“码”上排查……阜新市推出自行研发的“码上行”系统,只需通过手机扫一扫,就会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上班、办事、出行一扫即可,十分方便。后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精准防输入、防聚集,实现对疫情防控的实时动态管理。

村里有了“云”,上班要扫码,买菜要下单,战“疫”让社会治理不断提档升级,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现一系列新变化、新变革。众星微芒,汇聚成光。阜新市抢抓业态调整、产业调整、市场调整、项目调整机遇,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化“危机”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和优化产业链,这将成为打造“疫”后竞争力的关键一招、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