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不松劲 发展不停步

营口释放社会治理效能迎“大考”

辽宁日报 2020年02月28日

营口忠旺铝业熔铸车间正常生产,秩序井然。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张继驰摄

本报记者 张继驰

核心提示

“开放”的城市特征,给营口带来相对更大的疫情防控压力。而眼下的营口,不仅城乡生活秩序井然,企业、项目也开始大范围复工复产。截至2月20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复工502家,开复工率为80%,1516人与营口企业新签就业协议。

这样的良好氛围,与营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密切相关。抗疫是一场“硬仗”,检验着城市的底蕴;抗疫更是“大考”,是对营口社会治理工作实绩的重估。

通过实施严密的疫情防控,营口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一直是“1”,而且病人已治愈出院,这是城市平稳运转的客观条件。同时,营口迅速反应,在民生服务、企业扶持、统筹合力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为群众和企业送上了“定心丸”。

理性应对 处“疫”不惊

面对疫情,正在建设中的数字营口管理中心于1月28日紧急启用,这一“云端指挥部”在高峰时单日召开了6场视频会议。1个月来,这里的工作重点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调度部署疫情防控,逐渐转向“一对一”点调重点企业为其解决难题,见证了营口市始终跑在疫情前面完成的一道道“抢答题”。

财政部门开启应急设备和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明确了采购部门可用紧急采购方式自行组织采购;将2302万元重大疫情防控经费直接送到65个乡镇街道826个村和社区;市民刚刚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行身份信息登记,营口市“再快捷高效一点”,上线“营口健康码”,全市凭码通行;为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送行,医疗队还未展开工作,市领导已经登门慰问家属,为队员解除后顾之忧;机关事业单位还在“弹性上班”,营口就出台了复工后的工作规范,详列上班途中、入办公楼、传阅文件等场景,具体到“要让人在公文中读到温暖”。

总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背后,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云端指挥”,密集进行实地督导,理性、快速地进行社会治理从常态运行到极致操作的切换,果断施策,提振全体干部乃至整座城市的信心和凝聚力,增强执行力。

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起“绣花功夫”。各部门负责人通过媒体公开手机号码,24小时待命;各大医院向社会公布专家的手机号码,畅通求医解惑渠道,避免大量求医者前往医院。紧急启用医疗垃圾焚烧厂,在主城区设置360个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相关部门奔走协调,保障消毒水、口罩等生产企业加紧生产。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街巷,拉出一份314家提供配送服务的中小型超市清单。

眼下,从市领导、县区领导到部门领导、党员干部,“到企业去”成为自觉,他们协调防控物资支持、帮助申请补助资金、调用市级储备解决原料,时时处处和企业“在一起”。

激活保障城市运转的每一个零件

为打好群防群控阵地战,营口城乡每天出动4000余名基层工作者,划小责任区,以楼、户为单位明确责任,分兵把口,挨家逐户开展疫情排查防控。各防疫检查站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逾万人,近千支志愿者队伍覆盖营口全部社区和乡村。

“卡点”之外还有更多人,他们始终坚守或应声回到岗位,如同一颗颗螺丝钉、一枚枚精密的齿轮,保障着城市的顺畅运转。

2月14日至15日,营口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创下2009年以来降雪量之最,但菜价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这得益于充足的供应和渠道升级。

在素有“营口人菜篮子”之称的老边区柳树镇,仅西柳村一个村就在疫情防控期间向城市供应各类蔬菜3万多公斤、蛋类2500多公斤。市供销社对接源头,从货源地直接采购,安全平价为超市、生鲜店等开展配送。市场监管局快速介入,为112 家便民超市、菜场“牵线搭桥”,迅速搭起涵盖美食生鲜、百货药品的“云商场”。站前区打造的“平价蔬菜供应线上平台”2月5日上线,3天吸粉1.2万人,日订单量达500余单。

营口水务、电力、燃气、热电报修热线24小时畅通,一些用户不方便网上缴费,水务、燃气等部门承诺:疫情期间,欠费不“关阀”。市民服务中心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应办必办”,网上办理业务5360起,接受“不见面”咨询8000余次。

城市整洁一如平日,是因为有更高的环境卫生标准作保障。医疗垃圾运输、处理采用最高级别防护,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由专人回收、消毒处理,定点定位76处卫生死角,全面消毒处理生活垃圾、口罩……营口的卫生清洁月活动“抢跑”,只为捣毁病毒滋生的温床。

戴上口罩忙生产

2月20日,在辽宁东盛集团的车间内,员工戴着口罩在生产线上忙碌,测温、消毒等一系列新规让企业防疫生产两不误。作为国内最大的对日本出口包装制品的企业,东盛的复产率达70%,他们一边赶制海外订单,一边加班加点生产防疫专用的隔离袋,准备捐赠给红十字会和医疗机构。

迎难而上、抓紧复产、坚定发展是营口多数企业的选择。截至2月20日,营口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复工50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0%。忠旺铝业、五矿中板等100多家企业春节期间一直正常生产,东盛实业、营创三征、宝纯青水、融达新材料4家企业通过省工信厅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审核,预计可申请专项政策资金4100万元。

士气不仅源于营口民营经济发展“底盘稳、韧性强”,还来自“别怕,有我在”的政府担当。从1月29日协调银行为复工的消毒液生产企业发放贷款算起,到2月6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4号令“引导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再到2月15日市政府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20条政策措施,营口一直在上演复工复产的“速度与激情”,也展现出党委、政府的定力和动力。“20条”出台前两天,就已经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11条税费政策,“31条”涉及防疫支持、财政、税费、用地、用工、用水、用电,事无巨细、清晰明确、操作性强,凡是企业急需的,党委、政府都想到了、做到了。

戴上口罩抓生产,各县(市)区、园区及相关单位为保生产、保复工各尽其责。仅3个半小时,贸促会就开出全市首份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部分企业防疫物资有缺口,商务局仅用9天时间就协调调拨企业复工复产所需口罩63万只,工信局向479家企业发放15.2万只口罩及测温仪、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酒精等物资。

金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外地职工返岗无处隔离观察,大石桥市设立定点隔离宾馆。营口银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战疫贷”组合产品,直指来自工资、社保、采购等方面的企业发展难题,仅一天,1000万元贷款迅速划拨到企业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