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已有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工率达95%——

浑南区凝聚力量打好防控和发展两场战役

辽宁日报 2020年02月21日

沈阳迈思全力保障战“疫”一线设备供应。

新松机器人研发的首批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即将下线。

东软医疗向战“疫”前线捐赠高端CT设备及软件。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万重摄

本报记者 金晓玲

核心提示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总钥匙”。

尤其是在当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两场“大战”考验下,坚定信心、稳步推进,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今年工作任务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愈加凸显。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相关部署安排,沈阳市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坚持防疫、发展两条战线统筹推进——

一边持续在群防群控上下功夫,加强疫情监测、强化源头管控、压实属地责任,抓好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一边前瞻预判企业复工新情况、新变化,强化服务保障、加大政策供给,紧盯防疫资源要素,扩大本地产能、广辟外部渠道、精准调度配给、优先保障一线。

截至2月20日,浑南区1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复工,复工率达95%;301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用积极的行动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用发展的成果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沈阳市浑南区、沈阳高新区正集结最广泛力量、激活最强大动能,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战役,努力夺取两个战场“双胜利”。

迎战疫情

高新技术企业有情怀显实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应对能力。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在支持城市有序运转的“后台”,浑南区、沈阳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硬科技”“硬能力”大显身手:区内众多企业火速行动,加班加点生产,保障防疫设备供应;一批批“浑南智造”产品星夜启程,第一时间送往防疫前线。

“从正月初三研发成功、正月初四用户用上第一台产品到现在,我们的车间24小时连轴转,人歇机不歇,尽最大可能供给市场。”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东告诉记者,“我们的主业是工业测温,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也要发挥所长,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诞生、成长于浑南的上博智像,在智能光电载荷及视觉跟踪领域深耕多年,其产品多个核心指标已达到国内顶尖、国际领先水平。此次他们研发的“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可同时对多人进行快速、非接触式体表温度测量,产品一经推出即供不应求。

面对新冠肺炎诊查的实际需求,东软医疗在全国首创移动式方舱CT,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雷神”移动CT扫描单元的研发、验证及订单式生产。2月16日,7台“雷神”移动CT设备从东软医疗沈阳园区装车起运,发往武汉、广州及河南、北京、新疆等地,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实战”。

在浑南区另一家高科技企业——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为保障国内战“疫”需求,企业已暂缓国外订单发货。公司市场部部长张中介绍,他们研发生产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医用无创呼吸机是当前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设备,1月26日开始,公司生产一线员工全员返岗,加紧生产,现已发往全国各地主机1600多台套、配套耗材数千套。

2月5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向防疫一线单位捐助的31台医用配送机器人、智能护理床等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医疗辅助设备整装启程。在抗击疫情实战中,它们将为实现非必要接触环节的智能化与无人化,为最大限度减少医护感染贡献力量。

这些企业,只是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众多浑南企业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心中厚植的那份家国情怀,看到了浑南坚持高新技术产业立区、精心培育扶持企业成长、产业实力积聚壮大的集中迸发。

保障复工

政府倾力支持为企业纾困解难

与疫情抗争,与时间赛跑,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把失去的生产时间抢回来。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在全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平稳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统筹部署、压实责任,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勠力向前,严守人员筛查、防疫体系建设、防控措施落实、防疫物资储备“四个到位”要求,积极行动,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送物资,确保防疫、生产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多措并举为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

开展复工复产包保指导。全区各部门分成11条线,对741家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工业、双创园区实名包保,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指导。浑南区工信局实施网上备案制,区卫生疾控中心实施承诺备案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完善线上“日报系统”,提升工作效能,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多方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各种困难。密切关注重点企业上下游情况,保持行业纵向贯通,帮助企业协调推动配件工厂提前复工;畅通物流渠道,特别是保障关键产品和零部件的进出通道,帮助上博智像等企业开辟直送通道,及时保障供应;帮助沈飞民机、富创精密等企业解决防控物资短缺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各界已向4300余家企业赠送“爱心口罩”38.5万只;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企业团购防控物资,第一批已购置消毒用酒精7000余瓶、团购口罩6万余只,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物资准备不足的紧迫问题;通过开展“万人进万企” 等一系列包保服务,共为 300 余家企业解决问题 700 余个。

这些企业纷纷表示:“疫情当前,区里的服务振奋精神、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浑南区、沈阳高新区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统筹发展

打出“组合拳”加大政策服务供给

面对“两手抓”这场大考,浑南区、沈阳高新区精心谋划、统筹考虑,打出一套“组合拳”,不断丰富政策服务综合供给,持续发力,推动项目建设进程、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针对疫情对企业的生产链、供应链、运行链带来的较大压力,2月5日,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在认真执行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八项措施》,对在孵企业房租减免、扶持双创孵化载体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疫情防控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明确具体扶持举措。全区干部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解读政策,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

为企业接上资金流,区财政金融部门积极引导和督促域内银行、保险机构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启动审批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等方式,满足疫情防控应急资金需求,将企业融资从申请提出到贷款发放的时间缩短为3天。截至目前,浑南区共为8家重点企业实现融资9.83亿元,其中鼎盈置业1.75亿元、中科北方1亿元、国际软件园1.43亿元。

同时,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全力为企业减负。目前,已为70多家承租区国资运营的孵化载体的企业减免房租120万元,为市级以上的双创孵化载体补贴700多万元。

加大服务供给,推行线上办理,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沈阳高新区会同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管委会制定“企业服务中心疫情防控措施”等政策,构建特殊情况下防控、审批双工作体系。同时,整合涉企服务的30余个部门职能,开通35部窗口咨询服务电话;各窗口咨询服务电话全部转移至工作人员手机,确保24小时服务不间断;对于涉及疫情防控等特殊政务服务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安排专人服务,强化线下咨询与预约,提供批前辅导,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审批服务的不停歇、不耽误。

目前,辽宁航空安全模拟培训基地项目、低能耗大孔径超导磁体研制项目、兴齐眼药扩大眼用制剂生产能力建设项目、芯源微电子高端晶圆处理设备研发中心项目等14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复工。本月底,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将有7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一季度计划复工的亿元项目达81个。

提振信心

“浑南智造”迎来新一轮跃升发展契机

在政府引导下,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内的民营双创载体也陆续出台相关方案,为入驻单位减免房租。沈阳国际软件园对园区内中小微企业的免租金总额接近2000万元。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推出“7、8、9”租金减免帮扶政策,给予园区内全部直签租赁企业近3年租金减免帮扶支持,3年内减免租金2000万元。包括浑南双创街在内,区内双创载体的优惠政策将可惠及企业1500 余家。

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既在“惠”,更在“信”。

艰难的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政务等技术、手段、模式,在筛查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监控隔离人员、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远程智能问诊、在线学习、协同办公等方面大显身手、价值凸显。

浑南高新技术产业的雄厚实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大创新能力也集中呈现出来。全区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同时,“浑南智造”新一轮跨越升级正在被加速“激活”中。前面提到的由东软医疗快速研发成功的“雷神”CT移动扫描单元,具有机动灵活、无须安装的特点,可解决机房不足的问题,有效缓解医院疫病救治的巨大负荷。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它具有远程5G传输图像功能,可帮助诊断资源不足的医院通过东软医疗云服务得到远程诊断结果,实现方舱即扫、放射科即阅、前方即诊。在此基础上,东软医疗研发推出了新冠肺炎智能辅助筛查系统——“火眼AI”,现已免费为疫区开放使用。

2月19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公司汇集沈阳、上海两大研发中心科研力量,紧急研发成功的首批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将于近期下线。其中,全自动平面型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设计产能为每分钟100只、全自动折叠型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产能为每分钟35只至45只。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口罩市场货源紧缺的问题。

应对挑战,市场需求急速转变,产品形态、生产模式快速反应,应需而变……在一系列连环变化的催生催化下,一批高新技术接连实现突破、呈现惊人成长,更多未知、更多惊喜正在路上。

而这,正是浑南所长,亦是浑南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