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武汉记者 姜义双 杨靖岫
2月16日,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见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丁仁彧。作为辽宁支援湖北重症医疗队领队,当天,他正带领着150名战友与病魔鏖战。
从2月4日到2月16日的13天时间里,经过他们的全力抢救,已有13名重症患者好转出院,另有8名极危重患者转为重症患者。
与狡猾的病魔较量需要“重武器”。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有来自全国的8支援助医疗队,丁仁彧带领的辽宁队第一个实施气管插管技术,第一个实施血液净化技术,第一个实施ECMO技术,这些都是风险很大的高精尖技术。
丁仁彧不仅医术高超,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后,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他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治疗流程,建立了重病诊疗规范,建立了三级查房制度,并统一了感控标准。
为提高治愈率,丁仁彧带领团队对接收的患者实行分层治疗,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精准化、精细化、滴定式的诊疗策略,早期识别和抢先救治可能由重症发展为极危重的高危患者,效果明显。
2月15日,经过连续几日惊心动魄的抢救,一位85岁的患者从危重病房转出,逃离魔爪。
“从事重症医学的人就像生命的守门员,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丁仁彧常常对队员说,“每一个生命都不要轻言放弃,必须要全力以赴。”
来到武汉后,丁仁彧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还总在半夜两三点被叫回病房。每次走出病区,他都是浑身湿透、精疲力竭。由于丁仁彧所工作的隔离病房是应急改造而成,还不具备负压系统,气管插管中打开患者呼吸道的瞬间,大量的病毒会喷涌而出,给实施操作的医生带来巨大的感染风险。
尽管所干的工作艰辛劳累并充满风险,但丁仁彧对自己能够从事重症医学,很是自豪。“当看到垂危的病人转危为安,高高兴兴走出病房,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丁仁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