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孙东明——​

面向未来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辽宁日报 2020年02月16日

本报记者 赵英明

“人大代表提建议,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需要有在谋大局中抓重点的智慧。”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

2月14日,孙东明来到办公室,认真查阅资料、修改材料。作为博士生导师、创新课题组组长,孙东明要忙的事很多。他透露,今年会围绕科学实验管理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2018年,他提出关于支持建设沈阳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创新高地的建议,希望将其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给予支持。把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两方面结合起来建设创新高地,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曾专门到沈阳进行现场调研。

2019年,他进一步提出支持沈阳建设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筹建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建议,相关部门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体布局时对此予以统筹考虑。

今年,他准备将建设沈阳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的建议带到会上。“科技创新需要面向未来。三年来的建议是围绕一个方向层层递进、从面到点的聚焦过程,希望今年能从小角度推动落实。”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孙东明不仅结合调研实际提出放开研究生招生计划指标等建议,还利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机会为人才工作出谋划策。

针对国内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中出现过度竞争的问题,孙东明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全国性人才引进和管理政策。建议提出不久,在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就出现了“逐步建立人才流动补偿机制”的提法。“这是个好消息,我希望看到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可操作规程。”孙东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