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狄文君
“现在正是大棚给咱‘出钱’的时候,草莓一天摘一茬还不够卖呢!”从大年初一开始,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的草莓种植大户陈雷就一直没闲着,白天给顾客送货,晚上“啃”书本,“今年春节前,我特意从我们的‘农村书屋’借了几本科技书,为的就是有空多学点技术,把草莓品质再提高一大截。”
今年43岁的陈雷从事大棚生产有20多年了,曾搞过大棚黄瓜、西红柿、辣椒种植。为追求精细化高品质种植,2012年,他开始尝试种草莓。“刚开始那两年基本没挣啥钱,要不是到村书屋里学习,加上去外地参观,俺不可能有现在的效益。”陈雷说。
原来,陈雷第一年种草莓时,秧苗栽地里没几天就枯死了一半,急得他边给专家打电话请教边跑到村书屋查资料,甚至把从村书屋借来的《草莓种植技术》拿到大棚里对照找原因,最终明白了是苗栽得太深导致枯萎。
尝到甜头后,陈雷有空就往书屋钻。“不学技术不行,你糊弄它一时,它糊弄你一年啊!”陈雷从此成了书屋里的“书迷”,两栋大棚每年不仅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陈雷草莓”也在当地成了响当当的品牌。
“虽说春节是冬闲的时候,可这几年,俺村基本没有打麻将、玩扑克的。今年赶上防控肺炎疫情,村里把书屋关了,要不然大伙儿早就来书屋里过大年了。”施荒地村村委会主任、富农水稻合作社理事长施立武告诉记者,自打建起“农村书屋”后,以前的牌迷都变成了书迷、变成了脱贫致富的能手。“家长往书屋里‘钻’,孩子也受影响。现在,咱施荒地人不仅有读硕士、博士的,还有在大学当教授的呢!”施立武说。
过年不打麻将“啃”书本,比着学习来致富。记者了解到,像施荒地村一样,目前,调兵山市“农村书屋”已经实现全覆盖,村民手捧致富图书过大年,也成了该市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