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抢购囤积生活用品、每天服用感冒药以避免被传染、在家里自制塑料袋防护服、嗓子有点疼就夜不能寐……疫情面前,千分小心、万分注意是对的,但杯弓蛇影、疑神疑鬼则是过犹不及了。
研究表明,心理暗示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过度焦虑恐慌会让你甚至是身边人方寸大乱、无所适从。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筑起“物理防线”之外,“心理堤坝”同等重要。
不正确的心态,多源自对科学的一知半解。新冠病毒的特征、传染源、传播方式、消毒方法等信息,国家相关部门已多次通报。事实也证明,谨慎注意将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有些人,不相信政府的客观判断,不仔细阅读权威报道,到处搜索未经证实的新奇信息,甚至热衷试用偏方,最终只会让身心俱疲、得不偿失。
面对疫情,要听从号召与部署,少外出、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但防疫是为了健康生活,不要本末倒置。总感觉自己不舒服、总怀疑身边人患病了……长此下去,没病也吓出病了。
部分产品出现暂时性短缺,要理性对待。疫情来得太快,又逢春节,急需品产销链条反应稍有迟滞是必然的。每个行业切换到“应急状态”都有过渡期。(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