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铎
援疆前,万胜新是辽河油田宝石花医院的眼科主任。说老实话,像他这样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在家乡绝对“紧缺”,如果不是心中有份大爱,他完全可以在家过舒服的小日子。几年前,在一次聚会上,万胜新偶然听到一名援疆干部说起那里眼病高发,草原上由于缺少眼科医生,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那时起,万胜新就有了援疆的念头。但因为单位人手紧,这个念头一年年拖了下来。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万胜新郑重地向组织上提交了申请。有人劝他说:“老万,新疆很艰苦,你的年纪大了,家里负担也重,还是让年轻人去吧。”
万胜新连连摇头:我是一名党员,就因为新疆艰苦,谁也别跟我争。万胜新没有想到,关键时刻,一直支持他工作的妻子也反对他去援疆。万胜新对妻子说:“我是党员,退出援疆,你让我以后怎么有脸见人?”其实,说这话的时候老万心里也不是滋味,双方父母年岁都大了,自己这么一走,家里所有的责任全扔给妻子,确实难为她了。思前想后,万胜新请儿子来做工作。儿子是位博士,有着和父亲一样的理想情怀,在儿子的劝说下,万胜新的妻子含泪答应了。
到和布克赛尔以后,万胜新一连做了几台高难度的手术,在当地连创历史纪录。我请万胜新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手术,万胜新想了想就给我讲了一例最让他开心的手术。
一天,一名哈萨克族的年轻妇女来医院体检,检查视力的时候,万胜新注意到她的眼睛斜视得厉害。他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睛,断定是一种罕见的眼伤。万胜新决定为这名妇女做矫正手术。女人一听就哭。原来,因为一次意外,她的眼睛变形变丑,为这,从小到大没少受嘲笑,听万胜新说能为她做矫正手术,让她像正常人一样,她激动得又哭又笑。
这台手术做得非常成功,效果堪称完美。术后不久,女患者的丈夫找到万胜新,告诉他们敬爱的万医生,他的妻子有了一双会说话的漂亮大眼睛,现在,她已经是草原上闻名的大美人了。小伙子高兴地说,两天前,妻子被一家单位聘去成了“白领”。小伙子非常风趣幽默,在恩人面前,他还故意表现得担心老婆太漂亮露出愁苦的样子。万胜新被他丰富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看到小伙子满脸幸福的样子,万胜新的心里非常满足。
查干库勒乡有一名老太太眼结膜上长了肿瘤,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万胜新下乡义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病例,就主动邀请老人到县医院接受治疗。术后,打开纱布的刹那,老太太的眼泪流了下来。她大声喊着,感谢万医生,感谢盘锦援疆工作队。万胜新虽然听不懂哈萨克语,但从老太太激动的表情中读懂了一切。从此,老太太把万胜新当成了亲人,每次见面,都要和他热烈拥抱。每次都对翻译说:“去告诉万医生,他是个好人!”
万胜新有个愿望,他想跑遍和布克赛尔的每一个牧区,跑遍每一个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为每一名牧民检查一次眼睛。和布克赛尔草原太大了,从一个乡到另一个乡乘车得走上大半天的时间,他的愿望要完全实现,还有些难度。但他时时提醒自己,能多跑一个地方就多跑一个地方,累点儿不算什么,对万胜新来说,能及时救治病人就是世界上最开心、最幸福的事。
万胜新第一次回家探亲时,心情格外沉重,妻子明显消瘦了。什么都不用问,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这沉重的负担都要把她压垮了。万胜新只能以多做家务来弥补自己的缺位,整整一个假期,亲朋的应酬能推就推,他珍惜在家的每一分钟。假期结束时,他又一次背上行囊,回到了和布克赛尔。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宿舍,家里打来了电话,岳父去世了……
我不知道万胜新立即往回赶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聊到这儿的时候,开朗的老万突然放声大哭,我能感受到他心里的震颤和纠结。
我在和布克赛尔的采访结束了,和一路陪伴的赵朋部长告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次竟然没有采访他。赵朋是个低调的人,他不愿意谈自己,他只说,“一个人的援疆路,其实是援疆人全家人的援疆情。”我相信,这是所有援疆人的感受,如果不是家人在后方给了有力的支持,怎么会有他们在远方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