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棚”里春意浓

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24日

本报记者 陶 阳

临近春节,沈阳气温骤降,积雪覆盖大地,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项有军家的“小康棚”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1月21日,记者来到项有军家,掀开大棚门帘,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棚里垄沟整整齐齐,西红柿已出苗,老项夫妇和儿子项龙忙得汗流浃背。

“上茬豆角能净赚一万多元,这茬柿子估计还能剩个万八千的。”72岁的老项一边擦着汗,一边算着一年的收成,“光这俩棚就能纯收入3万元,再加上旱田和儿媳妇外出打工,全家收入能超过5万元。”

老项家五口人,有十亩旱田,前几年他和老伴患病,加上孙子上大学,花销大、收入少,生活陷入贫困。咋脱贫?乡里和村里干部坐在一起研究办法。

“老项弄过冷棚,有技术基础,咱四家子还是棚菜大乡,不愁销路。”乡党委书记马井斌对记者说,“村里建了高标准温室,让老项免费用。没过几年,老项一家不但脱了贫,还成了全村的致富能手!”

王爷陵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乡102户贫困户,王爷陵村占了56户。“贫困户集中,但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必须因户施策、精准施策。”马井斌说,“县乡村建立了三级包保制度,对重点贫困户反复研究脱贫对策,直到找到良方。”

张小为、马红侠夫妇因长期患病,花光了家中积蓄。今年,照着村里给他俩“量身定做”的致富计划,他们靠养殖走上了幸福路。

“前一段时间卖了4头‘扶贫猪’,收入1.6万元。用这钱买了些羊,现在有好几只都要下羔了。”在马红侠家后院,她一边喂羊,一边乐呵呵地说,“咱有信心跟大家同步小康!”

“2019年全乡贫困人口已经整体脱贫。”在马红侠家,马井斌指着墙上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明白卡”对记者说,“上边有健康状况、生活生产条件、收入情况等信息,我们每年都会粘贴一张,持续关注每家的生活,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人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