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我省入选量创纪录

以多元探索展现辽宁美术新形象

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20日

徐亚茹《鸟语》 平面艺术设计 进京作品

李非《姐姐》(部分) 连环画 铜奖

董喜春《家园·春》中国画 进京作品

王易霓《风动荷香》中国画 进京作品

沈璐《马克思》(部分) 连环画 银奖

杨玉坤《迎来春色换了人间》 油画 进京作品

本报记者 凌 鹤

核心提示

2019年,辽宁美术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发挥多种美术形式的协进作用,突出讴歌新时代的主题。在专业性上积极进行深入多元的探索,以开阔的视野描绘祖国繁荣向上的新征程、新气象,勾勒辽宁发展振兴的图景,兴文化、展自信,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成绩优异,进一步夯实辽宁美术大省的根基,创作出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精品佳作。

多种艺术形式并进 坚持守正创新

2019年,辽宁美术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在保持既有绘画强项的同时,注重多画种并进发展,多种美术形式百花齐放,收获满园芬芳。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调动最广泛资源、包容多种艺术形态,动员最广大范围美术工作者,为新中国美术发展提供了平台和驱动力,在美术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我省入选作品总数为190件,其中,进京作品16件,获奖作品3件(2银1铜)。雕塑类作品入选总量为29件,位列全国首位,油画、中国画、综合画种、艺术设计、水彩粉画入选率均列全国前十。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如何守正创新?既要心系人民、书写时代,又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标准,讲好中国故事,葆有艺术原创力。这是来自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启示。”

这份启示也正是辽宁美术的实践之路。在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辽宁作为美术大省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重大主题性创作突出,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大舞台上,观众领略了辽宁美术家的风采,并与全国美术家共同谱写了中国美术史的崭新华章。省美协主席王易霓说:“辽宁美术不断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引向深入,在生活细微处捕捉创作灵感,于丰富题材中彰显艺术精神。辽宁的优秀作品主题突出,气势强劲,动静皆宜,表现振兴发展的向上力量。”

绘画性与文学性相融 提供新思路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辽宁连环画作品表现突出,荣获一银奖一铜奖。获奖作品凸显新时代连环画的发展水平与创作质量,其绘画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创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李晨说:“继承传统又要融于时代,既具学术性又要接地气,让连环画的亲民与社会教化功能得到强化。”

鲁迅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沈璐的连环画作品《马克思》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银奖。《马克思》的获奖评语为:作品色调典雅厚重,意境深沉。在人物塑造上,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细腻处深入传神,概括处简约大气。特别是在小背景的处理上,更加体现了作者对于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虚实经过了精心设计,体现了节奏感与绘画性。水彩技法有很强的技巧性,但作者减弱了水彩的水性和渲染特性,而是用极为朴素的表现手法塑造形体,并没有影响色彩的丰富性与水彩本身的温润。远景的透明与近景人物的坚实形成了质感上的对比,笔触松弛而有韵味。画面中对于光的处理也独具匠心,借鉴了古典油画中多光源的运用,对观众进行了视觉上的引导。小细节的处理十分巧妙,体现了连环画作品特有的“弦外有音”。作者的学院背景使作品没有老连环画的桎梏,在绘画性的基础上更好地诠释了连环画的“文学性”,为这一传统画种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沈璐谈道其创作体会:“通过收集史料与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马克思怀揣理想、追求真理,珍视爱情、友情,经历了人生悲喜……在我心中,马克思不再是模糊的伟大身影,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切切让我崇敬的人。10年的连环画创作经历让我对连环画有了深刻的理解。它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相对其他画种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我在《马克思》的创作中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绘,充分发挥了连环画的优越性。”

青年画家李非是鲁迅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她的连环画作品《姐姐》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姐姐》的获奖评语为:作品表现手法极为朴实,但却不乏感动人心的温暖力量。在表现姐姐与父母的互动时,细节处理非常到位。画面极具生活气息。画中人物的状态也非常自然亲切,躺在床上读报的父亲有些干枯瘦弱,但并不让人感觉焦虑。忙碌的母亲也是神情泰然,没有任何对生活的抱怨。画中还有作者自己,就像普通家庭的女儿,一切的负担都是自然而然。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平静地接受了生活的安排。作者在其中一幅的背景中还画了儿童画,用近似旁白的形式展现了唐氏综合征病人的内心世界。作品取材独特,表现手法上个人特点十分鲜明。在非传统的构图中,留白运用得十分巧妙,画面节奏张弛有度,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李非谈道其创作体会:“我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想把姐姐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个人群,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连环画是一种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回顾这几年连环画的创作,紧迫和充实是最大的感受。紧迫既是精神上的,也是时间上的。而充实却让我的心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平和、安静。”

新材料新技法新表现 拓宽艺术格局

对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与应用,是我省创作突出的特点。艺术家王易霓的国画作品《风动荷香》,既注重画面整体的墨色、墨韵、墨趣,又注重物体质感的刻画,注重传统的继承和笔墨的创新。在熟练驾驭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与升华,画面形象生动、静谧祥和,蕴含审美理念和哲理思索。期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对古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予以弘扬,在中国画意境格局的拓展、中国韵味的丰富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艺术家解勇的装置艺术品“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以灵活、直观、鲜明的装置组合和艺术创造,引起人们关注语言暴力对心灵产生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孩子的成长,语言暴力是极其可怕的。积极温暖的语言能让孩子变得自信、乐观,而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如猪脑子、废物、丢人、就知道吃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解勇说:“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这些暴力语言由零件组成具象的枪、斧子等凶器,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老师们应立即停止语言暴力。我想用自己的艺术作品警醒人心,逐渐改变世界,让其变得更温暖、更文明、更加充满爱。”

董喜春的《家园·春》色彩素雅恬静,刻画细腻,在技法表现和艺术观念上凸显其美学素养,画面具内在的节奏感与鲜明的秩序感,体现作者在传统与当代间的自由转换,表达感受、认识世界的内在精神,并具有精致的形式感。他的创作注重表达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探索物象与物象之间应有的关联性,以及存在世界中共生的意义,放大观赏者思考的空间。在画面构成上注重物象的象征性及所带来的语意特点,在形态与样式上追求一种沉思后的表现。

这些探索与创新不仅体现在我省入选全国美展的画家及作品上,更体现在全省广泛的美术创作中,成为一种可贵的学术精神和时代追求。

科学性专业培训 提升学术含量

为备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省美协积极开展科学的培训与指导。

2018年8月邀请冯远、胡崇炜、张元、丁忆陵4位专家为我省300余位画家做展前辅导。2019年1月至3月,省美协主席团及各艺委会分别赴全省各市举办各专业画种创作班、辅导班18次,其中聘请全国专家集中授课两次。2019年3月至5月,省美协主席团又分别与各画种专家赴各市对创作草图进行观摩指导。6月,聘请全国专家赴辽宁对各市推荐的重点作者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充分发挥15个写生基地的作用,举办艺术名家大讲堂,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创作提高。科学专业的培训成效显著,其成果首先体现在省展中。

作为省文联一级立项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于2019年7月在辽河美术馆举行,共展出全省美术工作者创作的400余幅精品佳作。其中,优秀国画作品130件,优秀油画作品110件。作品集中呈现5年来全省老中青三代画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对现实的关注。作品主题突出,时代感强,表现手法丰富。以“绘制新征程百年史诗、讴歌新时代华美篇章”为职责,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重点描绘东北振兴中所凝聚的奋斗精神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此次大展成为发现更多优秀作品和美术人才的最佳平台。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辽宁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入选比例大幅提高,他们的迅速成长为辽宁美术事业向强省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文艺群体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释放出全省美术事业全面发展的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