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2020中国书店大会首次发布了《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实体书店总量有7万多家,2019年书店最多的5个城市分别为成都、南京、沈阳、西安、重庆。会上提出了书店“价值重做”,未来书店核心价值的构想应该是消费者的“学习场”等观点。对于这一现象和观点,听听评论家们怎么说。
书店风景的诱惑
刘恩波
网购活跃的当下,实体书店人影稀落,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古老的阅读活动,毕竟离不开书店,那是一道耐看、常新的风景。
书缘,就是情缘。书店,足以盛装下人的心意、感觉和梦想。
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记忆的王国,诗意的象征。我们身边的书店,如果有一天也能像它一样,守望住爱书者的梦,那么书与读者就建构了一种永远的美好情分。
我觉得书店是有体温的,是有记忆烙印的。关键是经营者要有一份耐性,一份呵护体贴契合的心灵感应。
我所在城市的书店多了起来,的确给城市的面貌增添了神韵和光彩。书店,像是明信片,像是邀请函。而走进去的人,如同回家,拥有精神的家园感理所应当。
现在的书店除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书籍陈列张扬着书香文化的排场和内涵,还以一系列配套的服务性创意活动牵动读者的好奇心、兴奋点和参与度。譬如,朗诵会、音乐演奏、电影分享、亲子陶艺项目、品茗、吃西餐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刮目相看。
网购固然便利易行,电子阅读固然方便轻快,但是逛书店,却同样不可取代,那构成了人们亲历享有的文化空间感,构成了传递精神交往和具有强烈心理归属意识的心灵驿站。
一处丰盈的实体空间,一个散发着书香的辐射场,带着文明的气息和律动,总在大街小巷里引逗人为之留步。
是的,我曾经在书店里见过学贯中西的余光中为读者签名留念;见过盲人音乐家周云蓬跟粉丝们聊得热火朝天;见过漫画家朱德庸一脸笑意跟那些童心还在的大人、小孩切磋漫画的技巧;见过刘若英的现场签售会,排成队的青春伙伴儿,把整个书店的楼上楼下挤得水泄不通,真是盛况空前。
是的,享受书店风景的诱惑,有朝气,也有底气,还有运气。逛书店,风景这边独好!
坚守阅读初心是根本
刘艳妮
一面是网络书店的价格优势,一面是大众阅读方式与习惯的改变,在互联网冲击下,举步维艰的实体书店纷纷转型升级。跨界经营是颇为奏效的方式,以全新的阅读体验为突破口,除了售书、提供阅读场所外,还提供餐饮咖啡、文创产品、演出展览等配套服务,实体书店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而是多元化经营的文化活动场所。
“图书+餐饮”“图书+文创”的混合经营模式,其核心诉求在于吸引更多顾客进门,从而产生更多消费的可能,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民营书店都是典型代表,新华书店也在跨界的行列中。不难发现,这类书店的装饰装潢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陈列展示别出心裁,阅读场所方便舒适,文化活动不局限于书与阅读,有的书店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甚至还有旅游攻略呢。店里不乏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读者,但是喝咖啡聊天的、看文创产品的、自拍发朋友圈的、逛街歇脚的、凑热闹的却也不在少数。爱书之人本就是书店的常客,把慕名而来的好奇者留住,把“别有用心”之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书和阅读上来,这才是书店扩大客户群体、长久生存的关键。意图把应景式初体验的读者,变为坐下阅读、买书的潜力股,光靠硬实力“包装”还远远不够。书店经营者还是多把精力放在书和阅读上吧,增强读者的黏性,还需文化软实力——用专业眼光为读者推荐好书、用初心做品质阅读活动。书与阅读才是书店的灵魂,只有坚守阅读初心,把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己任,才能真正留住读者。全民阅读率上来了,书店还怕活不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