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傅少川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金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破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创业。
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推动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区别定位、特色发展,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稳步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鼓励普惠金融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数据库、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补充机制,使金融机构能及时拿到企业的真实信息,破解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拓宽资本市场资金来源范围,缩短业务链条,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资管产品和保险资金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民营企业纾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推动金融机构加快研究和创新,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服务质量。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金融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中要落实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的监管政策,强化考核激励,合理增加信用贷款,鼓励银行提前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进一步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满足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开发更多期限和规模灵活的信贷产品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降低资金占有;对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加大分析和挖掘力度,积极开发应收账款融资等产品;针对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的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同时,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企业各类经营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整合和挖掘,通过确立数字化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革,打造完备的数据基础,将数据作为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
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已提出多年,在推进过程中,资本市场发行制度、退市制度、转板制度等仍在不断完善之中,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目前尚未真正成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为此,一方面应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目前来看,科创板的设立为很多科技型民营企业引入了源头活水。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应充分借鉴科创板注册制的经验,建立完善的企业孵化体系和标准体系,增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提高其融资成功率。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间互联互通机制,引导不同阶段的企业通过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融资需求,转板到相应层次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