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必胜信心 勇于担当作为

——“直通两会”厅局长访谈
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15日

关注焦点热点,传递两会声音。本报融媒体记者在“直通两会”现场进行采访。本报记者 万 重 徐丹伟 摄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提升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访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对此,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表示,今年,我省将多措并举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让适龄儿童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冯守权介绍,今年我省将继续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全年预计增加普惠性学位18.5万个左右,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充工程,引导更多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对无证园开展专项治理。

2019年,我省印发了《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未来5年,将筹集70亿元建设经费,支持大连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建设一流大学,支持一批支撑辽宁振兴发展的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切实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能力。

冯守权介绍,省教育厅将对“双一流”实施项目化管理,指导学科针对重大标志性成果设计和遴选项目,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做好绩效考核与动态调整工作,对绩效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学科和新一轮学科评估成绩差的学科坚决予以调整,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同时,我省还将加强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实施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打造一大批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打通技术创新通向市场的渠道,转化一批重大成果,全面提升高校科技贡献力、支撑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引导高校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链接

2019年,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出台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对符合标准的民办幼儿园予以政策支持。今年将继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确保年底前普惠率达到80%以上。

用工业高质量发展调结构促转型

——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庆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用稳增长扩总量、上规模;坚定不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用高质量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庆在接受采访时说。

何庆表示,省工信厅将抓好两项重点任务,即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和产业链发展工程。“完成这两项重点任务,必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紧紧依托5G和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建设。”

“我们还将突出运用好108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和532个高质量产品这两个抓手。”何庆表示,围绕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通过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三方联动”试点工作,帮助企业破解贷款难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推进恒大新能源汽车、华晨宝马、宝来巴塞尔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高质量产品,将实施工业高质量产品培育工程,汇集省内各类政策给予优先支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打造辽宁品牌,叫响辽宁制造。同时,开展常态化配套服务,组织一系列产品推广应用对接活动,推进央地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培育一批高质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产品,努力完成“小升规”1000户、“规升巨”100户工作目标,推动全省工业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

链接

今年,我省将扎实推进10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推进10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突出发展新材料,打造烯烃、芳烃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石化行业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变。重点实施5G产业发展工程,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赋能制造业。

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良伟

“所谓‘看病难’,实际上是到大医院求医难、看知名医生难,而到基层医院就医、看普通医生并不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针对‘基层不强’这一突出短板,去年省政府创造性提出‘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实现了县域内基层首诊的分级诊疗新模式有序运转,成效不错。”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良伟说。

完成“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宋良伟表示,今年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在所有县全面实施“大病不出县”行动计划,全面推开县域综合医改,通过建设县域紧密、整合型医共体,持续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具体说来,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对口支援等措施,加强县级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竞争力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集约利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兼顾预防、治疗、康复服务相结合,努力为居民提供整体化、连续性综合健康服务。

此外,今年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任务落地、成效惠民的攻坚之年。就此,宋良伟表示,今年将继续建设好以中国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盛京医院为核心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力争在癌症、心血管、创伤、口腔等专科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中取得突破,将我省打造成为集临床和科研于一体的医疗高地。

链接

2019年,我省积极推进“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在18个县开展了县域综合改革试点,24家县级医院、20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24个县域医共体,通过医共体牵头医院帮扶,带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雪东

“展望2020年,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雪东表示,将以实干为要,深入持续开展“重强抓”专项行动,狠抓落实,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李雪东表示,今年,我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做好“六稳”工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这一目标,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千方百计稳投资。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李雪东表示,要坚定信心稳预期,保持定力和耐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信心,合理引导发展预期。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李雪东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动能,特别是全力支持辽宁实验室建设。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降低企业成本。二是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突出沈阳、大连“双核心”作用,谋划打造沈大经济走廊,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建设。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动辽西北地区发展,高质量发展“飞地经济”。三是要推进一批惠民生项目,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决完成1.42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着力做好年收入低于5000元人群的帮扶工作,确保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四是要认真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初步摸排了7769个项目,总投资达6626亿元,如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二跑道、大连新机场、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对这些项目,将继续实施“项目管家”服务,聚力抓项目、促投资,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后劲。

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访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振兴实体经济。对此,省科技厅厅长王大南表示,今年我省在推动创新引领振兴、健全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将有大动作。

王大南表示,围绕建成创新型省份,引燃创新发展引擎,我省将重点抓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辽宁实验室健全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围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构建产学研贯通式创新体系。抓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深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创新链,布局10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各类创新产品100个以上。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机制,组织开展能力评估。促进科技创新与创投、银行信贷等金融工具深度融合,解决融资问题。抓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出台沈大自创区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技城建设。实施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区建设。

为切实把我省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王大南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一是发挥在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主体作用,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学研融通机制。二是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自身优势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双创”升级版。三是以东北科技大市场等技术市场为纽带,以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支撑,畅通科技成果向企业和产业流通的渠道。深入开展“引联行动”,促进省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2020年,力争转化落地科技成果3500项以上。

链接

2019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5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达134户。2020年,我省科技部门将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长效机制,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力争达到200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户。

坚决守住辽宁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胡涛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推动绿色发展。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攻坚克难、扎实肯干,实现了‘突破水、巩固气、治理土’的阶段性目标。”对2019年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胡涛说。

胡涛进一步介绍,去年,省委、省政府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纳入省委系统化督导督查和省政府“重强抓”专项行动,30余次研究部署调度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碧水保卫战成效明显,蓝天保卫战成果得到巩固,土壤治理迈出坚实一步,生态示范创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些良好的治理成效为今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重要条件。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胡涛表示,今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具体在治气方面,以重污染天气应对为关键,完善应急管理快速响应机制,以治理碳排放为抓手,强化源头管控,巩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在治水方面,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以辽河流域为重点,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这些举措,坚决守住辽宁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链接

2019年,全省河流优良水质断面53个,占比61.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辽河流域由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干流消灭劣五类水质;渤海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16%;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优良比例达到94.44%;淘汰燃煤锅炉414台;全省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0.7%,均优于“十三五”国家考核目标。

不仅要办得快 更要办得好

——访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要从提高效率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不仅要办得快,更要办得好。对于这一工作目标,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表示,今年,全省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持续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质量,深入解决“盆景多、风景少”的问题,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之以恒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

周轶赢介绍,去年,全省以“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着力点,建立完善了具有辽宁特色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专项领域改革,推进政务服务诉求信息平台改革。一系列亮点工作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红利。

对于今年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重心,周轶赢明确了四点内容:一是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轴主线,实现法规贯彻的系统化、项目化、工程化;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能够跨行业、跨部门、跨事项办理;三是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四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深入推动项目管家作用发挥,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及时服务、精准服务。

链接

2019年1月2日,我省整合各级各类诉求渠道,全面开通了8890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一年以来,目前全省基本实现了“一个号码管服务”,8890省、市平台累计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问题278.1万件,办结反馈270.1万件,办结率97%。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真正树立“拨拨就灵”的品牌形象。

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巩固提升

——访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善瑞

2019年,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我省剩余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虽不多,但都是“硬骨头”,下一步该如何发力?对此,省扶贫办副主任郭善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接下来还要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今年,我们将紧紧盯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总任务,保持力度不减,突出高质量要求,努力做到真脱贫、脱真贫,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去年,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工作举措之实前所未有。郭善瑞说,今年,我省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扶贫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向稳定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转变,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做好“完成、巩固、提升、预防”四篇文章。

郭善瑞进一步解释,“完成”就是要确保完成剩余的1.42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不折不扣打好“歼灭战”;“巩固”就是针对已脱贫的人口中,还有21万人年收入低于5000元,对他们做好有效帮扶和精准帮扶,巩固脱贫成果,打好持久战;“提升”就是通过强化培训,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能力;“预防”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动态跟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确保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加快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一道奔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链接

去年,我省高质量实现13.25万人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至此,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之初的126万人减少到去年年底的1.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0.06%,179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关艳玲 刘 乐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