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基本盘 拓展新空间

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09日

(上接第一版)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细化优化简化政策办理流程,将求职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政策有着眼点,实施更要有落脚点。

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核心是确保企业稳步运行,稳定并增强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2019年5月至11月,通过降低费率、调整缴费基数,我省共减轻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94.9亿元;发放援企稳岗补贴4.4亿元,涉及9956户企业128.6万名职工;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每月减征失业保险费约1亿元。

运营成本不断降低,企业活力增强,就业岗位得到了保障。

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关键是确保重点就业群体能就业、有收入。2019年,我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95%,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动态就业率达100%;帮助10.8万就业困难人员、48.7万失业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开展就业和技能扶贫,全省需要帮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9.2%。

创造新活力

在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新产业、新经营主体,才能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为稳就业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最具创新活力的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持续增强,也消化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成为最大的就业“蓄水池”。

2019年前三季度,在单位就业的57.3万人中,第三产业就业41.3万人,占单位就业总数的72%,就业人数同比增长7%,持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为了让“蓄水池”源头不竭,各地积极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健康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新增长消费需求的同时,为灵活就业增添了新市场。

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灵活就业人数占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比例从年初的9.6%提高到12.4%,灵活就业占比逐步提高。相较于传统的单位就业,灵活就业用工形式多样,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

第三产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更是创新创业的一片热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我省持续放大。

创立于2014年底的“365跑腿网”,随着业务模式逐步完善和资本扶持,今年将业务从辽宁扩展到全国64个城市,发展“骑士”52万人,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排行榜上遥遥领先。

原来在企业开车的王松2019年入职“365跑腿网”做专职“骑士”。王松对记者说:“一小时同城快递是个新兴行业,软件会自动派单或自己选择接单,吸引我的不仅是收入高,还有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比较灵活。”

据统计,2019年,仅全省人社系统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85家,建成农民创业孵化园7个。同时,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创业创新、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全省扶持创业带头人1.1万人,带动就业6.1万人。

持续优质量

虽然近年来我省持续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就业矛盾始终存在,其中,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大龄劳动者技能低是关键因素。

2019年,我省聚焦结构性就业矛盾症结,面向企业工人、高校毕业生、贫困家庭子女、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三年培训75万人。大规模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高危行业安全技能提升等职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职工给予补贴。面向贫困家庭子女、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退伍军人韩郁转业后在铁岭一所学校保卫科工作,2019年利用国家高职扩招政策,为自己争取到了进修机会,“高中毕业就当兵了,文化水平低成了影响我职业提升的短板,去年9月份通过考试,我被录取到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还能享受减免学费的政策。”

400多公里外的凌源市,荆淑华从凌源市劳动就业局举办的老人护理培训班毕业后,已经在养老院上班并担任护工班班长,“以前是我找工作,现在是工作找我,通过两个月的技能培训,就业更有底气了。”

技能才是“铁饭碗”。我省针对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等产业领域,鼓励通过订单式、项目制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力适应岗位需求、提升就业能力。

“饭碗”端稳了,民生才有底气,发展才更从容。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辽宁不歇气、不松劲,政策红利仍不断释放,内生活力正充分迸发,就业大势必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