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自贸试验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528项全覆盖试点,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本报记者 万 重 摄
本报记者 赵 铭
核心 提示
2019年是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组建后运行的第一年。这一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贯彻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重强抓”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全面从严治党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376.09万户,同比增长9.38%,企业数量突破百万大关。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9.97万户,同比增长5.86%,日均新设市场主体1917户,市场主体日趋活跃。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深化改革、安全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压审批降门槛 添信心增活力
2019年,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省开通运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市场主体登记当场办结率达到80%以上,将企业登记申请材料总体压减一半以上。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核准网上登记业务75.17万笔,占总量42.13%;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程序新设企业18万户。上线运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企业简易注销率超过60%。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实现全国统一的身份联网查验功能。
以“证照分离”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打造我省“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坚持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在全省有序推进第一批106项“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32.61万户,占同期新登记市场主体40%,平均压缩审批时限75%以上。从2019年12月1日起将所有528项涉企经营许可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在辽宁自贸区顺利实施全覆盖试点。
不断深化“照后减证”。在工业产品准入方面,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减到10类,省级目录5类。减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近20%,惠及原获证企业近15%。27种强制性认证产品认证方式改为企业自我声明评价。在食品准入方面,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实现“一网通办”。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开发随机抽查系统,首次随机抽查中介服务机构49户,责令整改13户。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19年,我省新设民营企业17.24万户,同比增长9.43%。新增“个转企”12563户,提前3个月完成“个转企”全年万户任务。在“百亿送贷行动”中,投放贷款106.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1万户。完善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累计公示我省扶持政策1170件、申请扶持导航1002项、享受扶持政策企业115.3万户次。组织、鼓励53家民营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92家民营企业参与品牌价值评价。发布38项涉及民营经济省级地方标准,支持74家民营企业参与地方标准制修订,对226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帮扶。
守初心担使命
严监管重实效
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果。省市场监管局以“食品安全建设年”、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和中央依法治国办食品督查整改为抓手,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部署开展网络食品、农村食品、校园食品等10项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省检查各类主体47.9万家,取缔关停2153家。全省持证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8.2%。与美团点评集团合作,建立网络食品安全“以网管网”共治新模式。试点推行网络餐饮“食安封签”。
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016件,端掉窝点72个,打掉团伙1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6人,涉案总金额5.56亿元。销毁假冒伪劣食品10.74万件83.82吨。全年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有影响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开展全省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全年4.8万家使用单位自查特种设备45万台、作业人员11.3万人,整改隐患8997个,公开承诺4.7万家。检查使用单位3.1万家,特种设备20.4万台,发现隐患3383处,下达监察指令书1623份,查封停用设备431台。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覆盖电梯16万台,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比国家规定缩短42.1%。全省电梯保险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面推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培分离,考核发证质量明显提高。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步推进。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完成监督抽查1.2万批次,抽查结果公示率达100%,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约谈企业354家,溯源问题产品221批次。开展风险监测1619批次,发布消费警示13个。加大获证企业后置现场审查力度,撤销许可28家。进一步优化服务,实施“一企一书一策”,制定质量提升建议书300余份。
消费维权力度不断加大。开展“守护消费”专项行动,检查各类单位5126家,行政约谈35次,执法联动61次。整合投诉举报热线,实现12315一号对外,受理投诉11.15万件、举报1.48万件、咨询4.49万件。
破藩篱除隐患
抓关键强质量
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不断强化。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的调整,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反垄断人才库。对存量文件开展全面清理,排查3.87万件,废止修改254件,审查增量文件1469件。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曝光典型违法案件46件,查办案件481件,罚没463.35万元。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会同公安部门抓获传销组织头目及骨干446人,刑拘231人,立案129起,涉案金额1.75亿元,全省重点地区异地聚集式传销得到有效遏制。
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查办违法广告案件294件,较2018年增长70.93%,罚没713.31万元。开展2019年“网剑行动”,检查网站网店8.5万个次,责令整改916个次,提请关闭38个次。开展合同格式条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指导纠正问题条款494条。强化价费监督检查,立案82件,退没罚款8311万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要求,约谈中铁沈阳局落实货运收费减免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1.87亿元。规范口岸收费,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1.2亿元。
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省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意见》。同时,不断探索信用监管路径,强化企业主体意识,企业年报率达到92.7%,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狠抓休眠企业服务管理,全省共唤醒和规范休眠企业7.98万户。深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全新的信用修复机制让180余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起死回生”,累计限制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办理变更登记5.1万户次。全省监管系统组织抽查企业4.88万户,抽查比例达到5.4%;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完成与国家平台联通对接,相关涉企行政部门监管信息归集。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出台我省《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新评定省长质量奖10家,组织114家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价,企业平均品牌价值上升至13.37亿元,提高幅度11.8%。设立辽宁质量发展研究院、辽宁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近三年保持在96%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政府质量工作社会公众满意度近三年持续提高。
质量技术基础不断夯实。2019年新增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22项、省级地方标准145项、团体标准145项。持续推进41家标准化试点建设,完成机器人等3项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全省参与“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的企业达到603家。提升计量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组织制定全省计量军民融合实施方案,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58项,组织制修订地方计量技术规范37项。推进产业计量服务能力提升,批准筹建“辽宁省风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此外,我省充分发挥认证服务作用,新增各类认证证书1.38万张,顺利完成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过渡衔接工作,发放免办证明1443张,涉及进口货物6亿余元。为企业宣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制度,助力辽宁企业走出去。加大认证监管力度,检查获证组织941家,整改185家,立案查处3起。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组织863家检验检测机构参与5项实验室能力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