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爱你”的2020 一起向前的姿态

辽宁日报 2020年01月03日

高  爽

2020年,在粉红色的最新网络流行词中开启——“爱你爱你”。很喜欢这个表达,因为祝福中有个“你”。

最近两年,有一个词一直在被讨论,就是“信息孤岛”,它源于分众化和定向分发的传播体系所带来的信息封闭,越是信息海量,越让人有孤独之感。而2020的“爱你爱你”里,却有了另外一种姿态,一种心中有你、携手前行的姿态。

每到年底就会回顾检阅自己年初时的心愿清单,如很多人一样,我的2019年计划的完成度不过十之二三,但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些没有完成的,都是只跟自己较劲无关宏旨的,比如减肥、少吃垃圾食品、学外语,弄着弄着就没了劲头。而那些接近完成的以及在清单之外所做、同时带来更多惊喜的事,比如对某一段历史、某些经典著作的阅读,对新中国70年文学史、艺术史的了解,往往是被他人“逼”出来的。我不觉得这是自律不够或者随波逐流,而是因为只有做了这些事,才会让我找到自己在当下的位置,无论是跟随时代的脚步还是安妥自己的心灵。

于是,2020年的新年计划里,我放弃了那些“小确幸”计划,既然身处大时代,所谓“小小的确定的幸福”,要在那些与时代、与他人紧密相连的事情里寻找。

展望2020年,有很多大事即将发生。我最关注的至少有这样几件: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奥运之年。每一年大事里,都将展开一篇无比恢宏的大文章。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一件大事里都一定有你有我,既与我们有关,又必须由我们共同来书写。于是,一起前行就变得无比重要、更加重要。

巧得很,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也用了一个与“我们”相近的词——“我辈”。他说:“我辈”这两个字里,写着对世界的主场感和建设性。无论哪个时代,我辈都是最令人神往的那群人。这两个字里面有一种骄傲的认同感。往时光纵深里一看,好像是历代先贤,把什么东西交到了我们这辈人手上。

“我辈”比之“我们”,更有历史感。由此想到,2020年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是北京故宫建成600周年。与历史的连接中,同样会感觉“我”没有那么重要,而“我们”很重要。已经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屡次在演讲中谈到这些年致力于故宫的修缮与保护,是为了“把壮美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0年”,这就是我辈的历史感。引用那句著名的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片的陆地。”看时代如此,看历史更加如此。

对于我辈应该怎么做事,罗振宇说,“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我倒没他那么自信,是否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还要看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大小,但躬身入局的姿态一定是对的,“独行易,众行远”,只有在那个我们共同的远方,才会实现我们共同的心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