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的道德维度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郭方天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生产力发展、物质充裕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较高道德水平、良好文明风尚则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涵。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在不断提升全民族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平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好生活具体内涵的丰富。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丰富多样的道德实践载体。要把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网络道德建设等实践举措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作手段创新,潜移默化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感染和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岗位上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知行合一推动美好生活的实现。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创先争优中建设美好生活。美好生活要靠时代新人来建设,培育时代新人,要注重发挥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对于激发群众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的作用,引导人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在创先争优中建设美好生活。

强化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形成公平正义、守法诚信的社会环境。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除了要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还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团体章程等,并以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形成公平正义、守法诚信的社会环境,全面改善社会道德风尚,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