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谋发展 砥砺奋进展新姿

——2019年大连市甘井子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27日

大连周水子小学学生进行书法表演。

中国一重核电装备制造升级改造。

大连重工为大型智能原油船研制的7G80ME-C型曲轴。

大连北站立交桥全景。本版图片由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

曹颖华 本报记者 杨丽娟

核心提示

2019年即将过去,正在进行的大连市甘井子区两会透露出的一组数据,昭示甘井子区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在世界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预计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扣除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这组数据,是甘井子区实力与活力的体现,更是甘井子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产业升级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甘井子区是大连重大产业承载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8家。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华路商务区被评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尽管产业基础雄厚,但甘井子区清醒地意识到困难和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依存度高,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

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是关键。作为大连中心城区功能转移的承载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延伸区,甘井子区坚持规划先行,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基础上,初步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和“3+3”产业规划框架,提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科技服务、商贸物流、文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构筑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2019大连夏季达沃斯文化晚宴上,一匹巨大的“木牛流马”惊艳亮相。这匹能够行走、跃起、嘶鸣且面部表情丰富的巨马,不仅诠释了艺术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更标志着甘井子区的企业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无独有偶,在今年9月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和软件服务交易会开幕式上,担纲开场主持的是蒂艾斯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仿真机器人。这款名为“思思”的机器人生动而亲切的主持风格,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在以“木牛流马”和仿真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甘井子区的现代服务业同样方兴未艾。8月30日,辽宁省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甘井子区“辽宁贝雕之乡轻工特色区域”称号,前不久甘井子区贝雕作品《九龙壁》拿下全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升运物流园区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培育打造“旅游+文化”新产品,“钢铁故里”金二街擦亮尘封的工业遗产,首届葡萄节和垂钓文化节等活动让文化走向远方,让旅游更具诗意。

为实现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目前甘井子区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和培育发展重点产业领域的指导意见,围绕“3+3”、六大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在土地、资金、人才、办公用房等要素上加大供给,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驱动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正在这里崛起。2019年,甘井子区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2家,创历年新高。由区内重点高新企业、孵化平台、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会,已成功吸纳各类会员单位130余家。

甘井子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全区整体创新能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连豪森公司“新能源汽车BEV动力电池智能装配线”获大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大连市豪森设备制造柔性装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多项智能制造技术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近30项。公司全年完成近60个项目,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左右。

拥有中美两个科研和生产中心的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资金上千万元,利用世界级药厂的科研创新能力,实施研发与创新项目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46项,获国家专利30多项,公司在药学研究方面在辽宁乃至东北药企中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利润率同比增长36%。

在甘井子区,越来越多像豪森、美罗这样的科创企业正在崛起。2019年, 甘井子区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通过增强政策普惠性支持,吸纳和培育创新主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2家,创历年新高,有效高新企业总数达到177家。 三仪药品、豪森设备成功认定为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泰有机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市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5家。

主动融入区域创新网络,打造新型科创综合体。甘井子区分别与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举办甘井子区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超高功率锂电池、创为电机等国内外60余个项目参与角逐。举办“大连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会”,开创校友、学校、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甘井子区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入驻企业30家。由区内重点高新企业、孵化平台、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成立的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合会,目前已成功吸纳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等各类会员单位130余家。

2019年,甘井子区获评“中国创新百强区县”。一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大橡塑研制的挤压造粒机组打破国际垄断,正大能源催化剂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一重加氢、长丰实业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做优环境 扫清高质量发展障碍

甘井子区坚持抓服务、通堵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找人”六项举措,持之以恒建设东北营商环境最优区。今年,甘井子区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占全市增量的18%,排名全市第一。

“2019年度的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今年研发门槛将从200万降低到50万……”打开甘井子区科技项目管理群,这样的互动每天都有。

为及时掌握企业关注和需求,今年甘井子区开通了多个政企微信群,打造基于政策解读、项目申报、经济运行、融资信息、企业调查信息的企业服务线上平台,开展便捷、高效的“指尖服务”,提高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

这是甘井子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侧影。

甘井子区委、区政府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既是企业之需、政府之责,更是推动甘井子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和必然选择。为此,甘井子区坚持抓服务、通堵点,打出“组合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之以恒建设东北营商环境最优区。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甘井子区委、区政府就召开“2019甘井子区暖春行动营商大会”,兑现惠企资金9600万元。出台一系列文件,密切政商关系。《甘井子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明确提出:建立政商会晤、政企座谈、政策征求意见、企业到访优先、重点项目配备“服务秘书”、网络信息发布以及行政处罚报备等制度;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制定企业扶持系列优惠政策,严格兑现各类政策和对企业的承诺;建立保护企业家合法经营和权益的制度。

破解企业资金难题,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甘井子区与国有五大银行搭建合作平台,助力企业融资 28.3 亿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用税费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 11.6 亿元。

针对办事企业群众痛点、堵点、难点,甘井子区今年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找人”六项举措和整治“办事难”七项措施,主动与企业沟通,畅通咨询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和群众的体验度和获得感,让 “办事不找人”成为大连最响亮的名片。

再造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网数据交换”,全区政务服务可网办率100 %,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7%。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强大的磁场引力。今年甘井子区新增市场主体1.9万户,占全市增量的18%,排名全市第一。

项目为王 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甘井子区确立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签约项目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储备项目100个的“双百”目标。为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招商,先后与华为等知名企业洽谈,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53个。

今年以来,“项目为王,招商为主”成为甘井子区多个场合的高频词句。

甘井子区委书记方铁林认为,当前各地区发展很大程度上比拼的就是投资,这其中支撑在项目,关键在招商。甘井子区近年来发展遇到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动力缺失,缺少新的好的产业项目。必须打好产业招商的攻坚战、主动仗,在产业项目的量质齐升上实现突破,以项目解决问题、以产业加速发展。

5月28日,甘井子区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会,区委、区政府在会上发出动员令,要求相关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唯此为大的任务,始终想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态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优化招商工作机制,组建18个招商局,推进招商工作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

完善政策体系,甘井子区出台鼓励文创及旅游产业发展,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等扶持政策,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投资。

围绕招大引强抓招商突破。甘井子区今年确立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签约项目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储备项目100个的“双百”目标。为此,他们把招大引强作为培育产业链的核心、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民营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主动上门对接。

围绕产业链条抓招商突破,甘井子区瞄准产业价值链高端,全面梳理装备制造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研判其产业链中适合甘井子区发展的附加值高的部分,列出目标企业做好精准招商;实施装备制造业强链补链工程,密切跟踪中远船务、大船海工等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进行小分队、敲门式招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请进来,走出去”,2019年,甘井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展 “走出去”招商活动14次,接待到访重点客商129次。先后与华为、中青旅、华侨城等知名企业洽谈,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53个。全年实际引进内资12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679万美元,红星美凯龙爱琴海、世界冷鲜小镇等项目签约,圆河冷链、万达青训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龙泵新厂区、瑞驰冷链、圆河冷链等项目主体竣工;大连街“歹街”开门纳客,带动山东路美食一条街掀起“夜”消费热潮;华润澳德医药、众鑫特种砂浆两个“飞地项目”落地;东北首家特斯拉销售服务中心开业。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6%。这些大项目为甘井子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动能。

保障民生 上足高质量发展成色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2019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以上,解决群众诉求4.9万件,完成“暖房子”改造 50 万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 2.08 万人,新增公办及普惠幼儿园学位1140个……

2019年,甘井子区完成“暖房子”改造 50万平方米,惠及8209户居民;新通和置换天然气19.3万户;依托“三网”解决群众诉求4.9万件;维修农村公路26公里……这一年,甘井子区一件件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

甘井子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以上。

就业更加充分。2019年,甘井子区筹集使用就业资金4000余万元,继续加大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 2.08 万人。

社会保障更加精准。支出保障资金3528万元,惠及4959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开展清欠保支工作,为234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59万元。关心退役军人的就业和生活难题。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区残联荣获省“残疾人之家”称号。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深入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引导社会力量加快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新增公办及普惠幼儿园学位1140个,第六十六中学获评省创新创客实验学校,特教中心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医养结合、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前路院区通过验收,优质医疗资源将惠及西部城区40万群众。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项目,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全区被评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评“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和“辽宁贝雕之乡”,大连湾足球队荣获中国职工足球联赛冠军。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甘井子区正在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