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波
12月12日,一场降雪过后,铁岭县李千户镇马侍郎桥村的村路上干净整洁,不见冰雪。早饭后,村民金凤像往常一样在村里溜达一圈,心情格外舒畅。“以前一下雪,担心走路摔跤,俺就不出屋了。现在不怕了,村里成立了义务清雪队,有雪马上清。这得感谢驻村‘第一书记’王邦宇在俺家吃‘派饭’!”金凤高兴地说。
从今年11月起,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密切干群关系,李千户镇实行“第一书记”派饭制,让“第一书记”到党员、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群众家吃“派饭”,“第一书记”按镇里相关规定,按每人每餐20元至25元标准全额支付餐费,而且在村民家有啥吃啥,不得提要求。
马侍郎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邦宇的第一顿“派饭”就安排在金凤家。“金大姐,平时看你总在村里溜达,这些天咋不出来了呢?”吃着金凤亲手做的饭菜,王邦宇起了话头儿。“路上都是雪,太滑了,不敢出去。咱农村要是和城里一样,下雪后有环卫清扫,那该多好啊!”一边吃饭一边唠嗑,金凤也没当回事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金凤的话印在了王邦宇心里。午饭后,回到村委会,他就和村党支部书记商量,组织村干部、党员和热心村民成立了义务清扫队。对此,金凤既意外又感慨:“饭桌上闲唠嗑说的事儿,没想到书记真给解决了。”
李千户镇有26个行政村、73个自然屯,最远的村离镇上30多公里,“第一书记”中午回镇里食堂吃饭很不方便。实施派饭制以来,既方便了“第一书记”就餐,又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村里放置30个垃圾桶,解决大集过后垃圾遍地问题;成立党员微信群,让在外工作的流动党员有归属感;创新党员活动方式,让党员爱上党日活动……“这些都是吃饭时村民提出来的,最后都得到了落实。村民满意,我也很有成就感。”西催村“第一书记”胡汉辉告诉记者。
“相对于其他交流方式,在自家炕头上边吃边谈,群众没有约束感,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一顿饭下来,干群关系亲近了,‘第一书记’更容易掌握群众的诉求。”李千户镇党委副书记刘鑫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考虑,镇里把派饭制这个传统用到了新时期的驻村扶贫工作中。
如今,派饭制已实行一月有余,饭桌上发现问题、饭桌下解决问题,已成为李千户镇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新方式。截至目前,李千户镇26名“第一书记”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7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