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宝的红领巾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插画 董昌秋

胡世宗

一个健康的“阳光老人”是应该具有童心的。一个有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使命感的长辈是应该关注、关心和关怀后代成长的。

作家高玉宝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成名早,24岁那年因创作出版了与作者同名的小说《高玉宝》而获得影响全国的巨大名声,稍微上点儿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和《我要读书》的。

我比高玉宝小14岁,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的小学,我戴过红领巾,而高玉宝只念了一个月的小学,那还是在旧社会,他没戴过红领巾。但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他是拥有红领巾最多的人,你能想象出他曾拥有成百上千条红领巾吗?

从高玉宝成名那年起,他就是孩子们追寻崇拜的对象。上世纪50年代,全国有81所中小学建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高玉宝读书小组”。我知道他最早应中小学校邀请做报告,是1952年在北京绒线小学,67年之后的今年,9月22日,他拖着病体应辽宁警察学院邀请,参加“我和祖国共成长,同升国旗,共唱国歌”的活动,他给学生们激情地送上了祝福和期待。

高玉宝生前,他家里的玻璃柜里,摆放着毛泽东主席的白瓷雕像,高玉宝总想着1952年9月30日国宴上他给毛主席敬酒的难忘情景,总想着有一幅他熟悉的大照片,那是毛主席戴着红领巾和韶山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们欢笑的合影,所以他给这尊纯白瓷雕的毛主席戴上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高玉宝去世后,他的长子高燕飞、长媳陈来燕夫妇把高玉宝80岁生日时他们献给父亲的礼物——北京雕塑大师曹长旭创作的微笑高玉宝半身雕像也戴上了红领巾,让这尊雕像朝向毛主席的那尊雕像,两条红领巾就是这样呼应着。

20年前的一天,高玉宝到我家做客,他给我讲了他在一所小学做传统报告,讲自己小时候做童工,饿得特别难受,没有饭吃呀……听报告的一名小女孩发问:“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饼干呢?”这问题把高玉宝问得一时无言,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代沟着实太深了,如今的孩子们无论如何弄不懂旧社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那时候穷苦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高玉宝说,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必须经常给后代讲讲中国人民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得到解放,得到温饱的。高玉宝多次说过:“我这辈子就是要讲爱党、爱国,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愿意听我讲课,我也要讲好这一课。”爱党和爱祖国,是高玉宝这些年做报告的总主题、总基调、总旋律。他大张旗鼓地讲,他不厌其烦地讲,他一讲就讲了60多年,足迹遍布半个中国,累计报告5000余场,听众达500多万人。有一年,在365天里,他做了200多场报告,听众达20余万人,这是怎样一个数字啊!他做报告有一个“三不”原则: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能收的只是红领巾。这样一来,高玉宝的红领巾怎能不多?听他报告的孩子如今许多都年过半百、年过花甲了,而听报告的人对高玉宝的称呼,也由“高大哥”“高叔叔”变成“高爷爷”“高老爷爷”了。

1993年,高玉宝当选为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来沈阳开会,到我家做客,他说自己小时候没文化,要读书。如今有的农村女孩刚十来岁家里就不让念书了,说女孩读书没有什么用。他给我带来一张报纸上发表的“我要读书”的漫画复印件,上面一个小女孩卖茶叶蛋,手上有《高玉宝》这本书,这是她在呐喊:“我要读书!”高玉宝说:我坚持做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不让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东西侵害我们的孩子,要让他们多念书,这是参政议政的一件大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要为人民说话!高玉宝所在的大连老兵报告团里,有将军李光祥,有老红军张云晓,他们所做的工作,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曾专门为他们写了一首诗《燃烧的火焰》,由前进文工团演员当着高玉宝等人的面现场朗诵,热烈称赞这个受人爱戴和尊敬的“老兵”报告团。

有一次我和央视的同志到大连去拍摄我撰稿的《今日高玉宝》专题片,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亲见他被沙河口、瓦房店、庄河、甘井子等地一个个学校接走又送回,送回又接走,真是马不停蹄,每天的日程被排得满满的,他赶场似的去做报告,忙碌得都没有时间坐下来和我们细聊。

我的儿子、女儿在读小学的时候,都曾收到过高玉宝赠送的、他做报告时获赠的红领巾;后来,外孙治先也上小学了,高玉宝仍把他被聘辅导员获赠的红领巾转赠给我的小外孙,他心细,那年来沈阳,到我家亲手交给了小治先。红领巾上面有他用心郑重书写的赠言:治先小朋友,知识是创业财富,拼搏是成功之母。高玉宝。他还在红领巾上写的“治先”二字上端别了一枚精致小巧的雷锋纪念章,殷殷祝愿之情和期望之意跃然于红领巾上。

红领巾,红旗的一角。高玉宝,在他亲友们哼唱的《我是一个兵》的歌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想,在那样一个瞬间,在他眼前,一定有无数面鲜红的旗帜在高高地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