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庄河市大郑镇的现代化蓝莓种植基地采摘蓝莓。(资料片)
潜水员在长海县海域捕捞海参。 达 龙 摄
瓦房店市驼山乡苹果喜获丰收。(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杨少明
核心提示
近年来,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优化生产力布局,以农业的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为立足点,打造出了一批响当当的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5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占全省总数39%;40个辽宁名牌,占全省名牌总数24%。全省11个知名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大连占据5席。全省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在列。
注重产得优,也讲求树品牌。大连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8元,同比增长8.5%。
巧打特色 优势特色农业成为提质增效主引擎
11月中旬,庄河市徐岭镇复兴村白福林的草莓大棚里呈现忙碌的景象。每天天一亮,村民就开始进入大棚采摘。“外地客商的冷链车就停在村里,采摘好后,还得打包,不能耽误人家发货。”每天数千元的收入让白福林很开心。
让白福林等4万多大连草莓种植户更开心的是,草莓采摘季将一直延续到明年6月。一个大棚年平均带给他们六七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大连市的2.1公顷樱桃园正在孕育生机。明年2月末,暖棚大樱桃将率先上市;6月,露地大樱桃又将火遍全国。接下来,7月的大连蓝莓,10月的大连油桃,11月的大连苹果,将会陆续登场成为全国水果市场的一个个主角。
极具地域特色的大连水果界“五朵金花”,如今基本已实现四季均衡上市,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月。在丰富市场供应的同时,也因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大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居于环渤海水产、水果优生区核心位置和最佳区域。大连市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围绕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条主线,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同时,积极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按照“调粮稳菜、强果扶花、优牧富渔”的发展思路,为特色农业发展释放出有效空间,走出了一条适合大连区域特点、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发展之路。
以调减籽粒玉米为例。大连耕地面积现有36万多公顷,在2017年时,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占一半以上。近两年来,大连认真落实我省农业调减计划,为果、菜、花卉等特色农业释放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中,全市大樱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达2.1万公顷。按照相关规划,明年将再增1000公顷。这一布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3年,大连樱桃分别以产值70亿元、80亿元、85亿元递增之势在大连特色农业产业中风头尽显。
海洋渔业是大连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连把“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海洋牧场约36万公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达14处,“蓝色粮仓”初具规模。水产品总产量216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和贸易基地。
发展特色农业,使大连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了让特色更“特”,让特色产生更大效能,大连先后出台《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和《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推动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向“特色+高端”发展,形成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动能。
在政策层面,不仅出台30多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激发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还积极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引导,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向特色农业集聚,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大连的特色农业已经形成了蓬勃振兴之势。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集聚化率达92%以上,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
倡导绿色 落实“四个最严”确保舌尖上安全
12月2日,诚信绿色农业特色专栏在大连市农业农村局官网正式上线,首批84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全社会郑重作出绿色生产承诺书,这标志着大连市创新推出的农业绿色发展承诺制度开始实施。
大连市对生产经营承诺主体加强监管,认真落实承诺,并优先给予国家和省、市的强农惠农政策扶持。违反承诺制的,将被纳入农业农村管理黑名单,并依法予以处罚。
据介绍,大连市已将落实承诺制度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议程,强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依法诚信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提升市场准入、准出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管以及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让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一直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大连市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创新推出农业绿色发展承诺制度,加大源头治理,强化监督执法,实施标本兼治,牢牢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管控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广农业健康种养新模式。全面推广防虫网、杀虫灯、赤眼蜂防虫、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秸秆反应堆技术、黄板技、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一系列重大绿色防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下降,呈现负增长趋势。
加大农药包装和农膜等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力度。今年继续在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区、金普新区开展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试点县(市)区的建设工作,建立覆盖涉农乡(镇)的农药包装、农膜等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2020年,大连将实现当季农膜回收率80%以上,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
全面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各县域内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设施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畜禽粪肥田间贮存和利用设施得到全面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全市畜禽粪污有效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74%以上。
市、县(市)、乡(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基本健全。乡级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达到210个,村级协管员达2436人。大连市政府连续10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建立“县有人查、乡有人管、村有人看”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提升质量 优质农产品叩开国际市场大门
在今年召开的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来自瓦房店市复州古城的油桃因其个大形美、香味浓郁、果肉脆爽,获得海内外参会嘉宾一致好评。这是大连农产品与达沃斯结缘的一个缩影。
由于农产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农业全面进入追求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连市始终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标,全面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进而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提质,农业科技创新是根本保障。大连市积极引导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极大地推动了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借力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引领,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将品种优良、技术优化、产品优质的“三优”理念贯穿于农业发展始终。
近3年来,全市先后培育引进、筛选推广了东单1331玉米、花育51花生、紫利茄子、中农26黄瓜、小青番茄、状元红大樱桃、中油二十号桃等优、新农业品种百余个。每年邀请农业专家论证遴选,确定农业主推技术,今年达36项,在提升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制定覆盖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大连市建成市级以上水产品健康养殖场109个、标准化果菜精品园214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场1403个、特色花卉生产园80个,建成海参、扇贝、鲍鱼和大樱桃、蓝莓、蛋鸡等六大重点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创建19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形成了水产加工、畜牧加工、水果加工、蔬菜加工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群,订单农户达62万户。
农业人才是推进质量兴农的重要基础。大连市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农民50万人次,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多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截至9月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4000家、家庭农场300多家,带动25万农户致富。
质量兴农战略的实施,让大连农产品的美名获得市场认可。大连海参、大连鲍鱼、大连苹果等农产品依赖质量不断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远销欧美、澳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5%。
精推品牌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打造一个品牌,就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在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上,我省11个知名品牌入选,其中,大连占据5席,分别为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辽参和庄河蓝莓。而在今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评选中,我省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的3个优势区中,“大连海参”“大连大樱桃”占有2个席位。
近年来,大连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着力点,构建大连区域农产品品牌体系。重点培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市场销售渠道好、品牌资源基础牢、研发创新优势大的产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已初步建立起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以省市名牌农产品为代表的企业品牌、以特色产业乡村为代表的特色品牌协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格局。重点打造的大连大樱桃、大连海参、大连苹果、大连裙带菜、大连红鳍东方鲀、大连鲍鱼、大连紫海胆、大连栉孔扇贝等品牌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大连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已发展到59个,占全省总数的39%,其中以“大连”冠名的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拥有辽宁名牌40个,占全省名牌总数的24%。
品牌是内功,市场还得靠营造。大连市委、市政府主动靠前抢市场,利用一切机会为农民当推销员,不断创新营销渠道。除了踊跃参与全国性的农业专业展会,大连还通过举办系列推介活动,助力优质特色农产品“北上南下”,跳出东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今年以来,组织参加13次展会,开展7场推介活动,策划了3个宣传活动。在北京新发地举办大连大樱桃产销对接会,拓展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市场;举办大连海鲜中国行·郑州站活动,建立大连海鲜品牌挺进中原、走向全国的平台和窗口;参加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辽宁省日”活动,提升大连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参加第十四届上海渔博会,借助上海渔博会客商云集之势,3天签单3.11亿元;组织辽宁特色农产品华东推介会,为辽宁14个市农产品开拓了华东市场。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创造价值。大连大樱桃今年实现产值85亿元,通过节庆和农旅等活动接续创造综合产值超100亿元;大连海参已形成盐渍、干品、即食、保健品四大类十几个品种,全产业链产值达200多亿元。大连市农民依靠农产品品牌效应同比增收约1.5亿元,每户每年平均增收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