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细数这些珍贵的军功章,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仿佛又重现在老人的眼前。
1948年,22岁的张贵斌从家乡海城市西柳镇小码头村参军。老人清楚地记得,当时,妻子已经有了身孕,鞍山也已经解放,安稳美满的生活近在咫尺。但是,他无法忘记的是,因把地主家的驴弄丢而丧命的父亲,以及被国民党抓走充壮丁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哥哥。
“虽然鞍山解放了,但还有很多受苦的人等着解放,咱不能只想着自家。”张贵斌对哭泣的妻子说,“你等着好消息,打完胜仗我就回来。”
刚到部队,张贵斌便赶上了以“惨烈”著称的塔山阻击战。作为一名新兵,在七天六夜的战斗中,他始终守在阵地上。“头顶上全是敌人的飞机,炸弹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扔,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张贵斌摇了下头,哽咽地说,“一场战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3个人……”
在这场战役中,张贵斌的左腿被炸弹碎片削下一块肉,留下的伤疤至今清晰可见。现在,有时腿疼得睡不着觉,老伴丁凤珍就会给他掐捏,用热毛巾敷腿。
因为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那一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说到这,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只有3名党员,就包括我,光荣呀!”
是光荣,更是信仰和担当。也就是从那时起,时刻发挥一名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张贵斌锲而不舍的追求。之后,张贵斌随部队转战南北,又立功数次。
1954年,因常年作战,加上腿部旧伤复发,张贵斌一度瘫痪住院,抱着“不能给组织添麻烦”的想法离开了部队。虽然当时组织上准备安排他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公安局工作,他却选择回到家乡支援农村建设。
“好机会留给战友吧,在战场上我能为国尽忠,回家乡也一样能为人民服务。”张贵斌这样说道。
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0余载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西柳信用社负责人,之后又担任西柳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质供应站工作。
这么多年,张贵斌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位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今年,当得知国家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消息时,张贵斌思索再三后,才让二女儿带着他来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
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王久泽说,根据张贵斌带来的证明材料,并查阅档案证实,老人家在战斗中先后立过4次大功、4次小功。面对这位朴实的老人,大家惊讶不已。
“70年来,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前不拿出来,是觉得这些是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怎能拿出来炫耀;现在国家让说,不拿出来就是对党不忠诚了。”张贵斌说,作为一名党员,不慕虚荣、踏踏实实干事是本色,必须始终做到严于律己、一心为民、勇于担当才行。
张贵斌是这么说的,也一直这么做。
张贵斌担任信用社负责人时,有一次,信用社需要招录一名新人,在外人看来,机会自然会留给自家子女,但张贵斌却向信用社推荐了外人。“他家条件不好,比咱家过得困难,虽然咱家孩子也符合岗位要求,但让咱孩子进来的话,别人怎么看我这个共产党员。”张贵斌这样向妻子解释。
在家人心中,张贵斌始终就是这样,一个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险阻,却就怕给组织添麻烦,怕与人民群众脱离的共产党人。二女儿张英告诉记者,父亲经常教育他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谋生。我没有能力给你们找出路,更不会用公家的权力去为你们谋私利”。
张贵斌的4名子女中有1名是工人,其余都是普通农民。“不能总计较个人得失,任何时候都不该居功自傲,更不该向组织提特殊要求。”“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朴实纯粹的张贵斌给儿女留下的,是一笔珍贵无比的精神财富。
“真没想到,天天和我聊天的老爷子竟然是战斗英雄,他可从来都没提过,我也是看电视才知道老爷子事迹的。”和张贵斌做了14年邻居的于浩说,“现在看见老爷子从窗前经过,内心立刻就会升起敬佩之情。”
与功勋荣誉一起,被张贵斌深藏心底的,还有他对战友的思念。今年10月,张贵斌来到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老人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低声呢喃:“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祖国强大了,不用打仗了……”
英雄无言,历史有痕。“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其实不算什么。”张贵斌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