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上!”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上接第一版)

这时,上班途经此处的吴昊天虽身怀六甲,却毫不犹豫挤进人群,“我是医生,让我来!”作为学校附属医院麻醉科医生,她迅速查看老人的病情后,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一会儿工夫就已是大汗淋漓……

之后,吴昊天现场指导她的丈夫和另外一位路人轮流接力为老人按压,同时,她用手抠出老人口腔里的分泌物。

30多分钟过去了,晕倒的老人开始有了生命体征。当老者被送到急救车上后,吴昊天才离开现场。

回忆起三年前那一幕,吴昊天告诉记者:“当时什么都没想,也忘了自己是孕妇,更无暇权衡‘扶不扶、救不救’的问题,就是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在有关学校“好人现象”的新闻报道中,最近的一篇是《沈阳医生万米高空救人》。

这位医生是学校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张虹玺。

今年10月18日,在从沈阳飞往贵阳的航班上,一位男乘客身体不适,急需救助。

听到空乘人员的广播求救,正在机舱里和同事探讨业务的张虹玺立即解开安全带冲了过去,“我是医生!我看看!”

查体、号脉、简单交流后,有着22年从医经验的张虹玺按压这位乘客的内关穴——“强心”,按压其合谷穴——“调节气血”,动作专业而熟练。

持续按压十多分钟后,那位“随时可能昏厥”的乘客转危为安。

“毫不犹豫站出来救人,这是医者的职业本能。”所有被采访者表达出同样的观点。

采访中,学生处处长徐晓东随便打了几个电话,就召来20多位师生,挤了满满一屋子。每个人平淡讲述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命得到救助的故事。

2012年10月,中医学专业学生张广旭在火车上两次用中医针灸疗法施救,将突发心脏病的七旬老人朱红军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2017年7月,学校附属医院十多名医护人员在暴雨中对一位昏迷老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2018年4月,在西丰县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教师邵洪伟,在发生交通事故现场开展急救,“抢回”了村民的生命……

“一旦遇到有人需要紧急救治,辽宁中医人便会第一时间做出选择——让我上!”吕晓东说,“这是不需要选择的选择!”

还原每一次的爱心救治,记者发现,辽宁中医人的“让我上”,都是一种“下意识”自然而然的反应。“医道之行,始于尊重,这种‘下意识’是经过训练后的一种本能反应,它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苍生的悲悯。”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石岩认为。

本事

庞立健讲述他的故事时,用的都是非常专业的术语。症状的描述,穴位的功能,处置的手法,都需要他写在纸面上,记者才能略知其意。

今年6月15日,在成都飞往沈阳的航班上,一位乘客突发疾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医生庞立健挺身而出,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施救,最终这名乘客转危为安。

“当时,那位女士突然‘气厥’,面色略白、颈部疼痛、满头大汗、四肢无力、胸闷气短。飞机上没有针灸针,我只能用中医穴位疗法帮助她。”庞立健一边教女乘客的爱人给她按摩颈部,一边给女乘客按压合谷穴减轻其疼痛,按压内关穴帮她安神、镇痛、镇静……

这段救人的视频被网友发到抖音后,有人点赞:“万米高空出手救人,可能遇到风险。这位医生敢站出来,说明他不但有爱心,更有能力。”

庞立健说,在紧急关头,中医可以!“这就是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我们中医药人不是随便逞英雄,每次出手,心里是有数的。”

仁心仁术铸医魂,向上向善传大爱。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像庞立健这样的好人不断涌现,既有本科生江涛、邹文博、郑燕,也有硕士研究生程相甫、姚鹏宇、吴祺、韩诗雨;既有在沈阳棋盘山救助昏迷男孩的护士张岩,也有在火车上用针灸及时救治病人生命的学校校长石岩……

弘扬医道,妙手施救,辽宁中医人治病救人的平台早已超出医院的诊疗室、手术台。飞机、火车、高速路、超市、饭店……他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在需要的地方,果断出手,成功救治。难怪有网友留言:辽宁中医人,不仅有仁心,还有仁术。

一次次成功救治,让辽宁中医人在面对一张张穴位图、一个个中药方时,眼里不再是一项作业、一次考试,而是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敬佑生命,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医生是职业,更是使命,我们只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张虹玺说。

伸出爱心之手传递满满正能量,何止在治病救人时!

2017年7月,“沈城一场暴雨,火了一所学校”。当时,在吕晓东的带领下,学校师生组成应急救援抢险队,第一时间打开校门,历时3个多小时,帮助130多辆社会车辆脱离深水区。这些车辆进入校园后,辽宁中医人捧出一碗碗热姜汤,浓浓的人间大爱点燃了沈阳熠熠生辉的城市之光。

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好人现象”不是个体,而是群体,不是短暂,而是长久。

“青春暖夕阳”“艾芯公益”“芳华爱心支教团”……一个个爱心团队入社区、进乡村,凭借着一把艾条、一根银针、一个火罐,提供志愿服务。穿过悠长的岁月之河,让中医药之光照进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心里。

辽宁中医人用行动传递的大爱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

本源

草木葳蕤,根柢必深。

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好人现象”何以层出不穷?不同的被采访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每种答案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培厚大爱沃土,传承大爱情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海铭引用了“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大医精诚》中的名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说:“这些话中医药人不仅要倒背如流,更需用一言一行恪守。”

“大医精诚、大爱无私,这种精神、这种情怀激励着一代代辽宁中医人弘扬医道、向上向善。”学校组织部部长刘继东认为。

学校“好人现象”不断涌现,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这种现象既源于深厚的中医文化积淀,又源于这片土地的孕育,更离不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常抓不懈。

“立德树人,既要坚持守正不渝,也要紧扣时代脉搏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营造爱党敬业的浓厚氛围。”吕晓东说,“今年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精心举办了‘我和祖国在一起’主题活动,千面国旗飘扬在金秋的校园里、飘扬在宿舍窗前。我们要让五星红旗在师生心中永远高高飘扬。”

化于心,践于行。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时代内涵,秉持初心铸魂育人,将立德与育人紧密结合,将专业课、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杨扬给记者播放了一段视频——《有一种爱情叫做国家机密》,视频中,主人公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远赴戈壁,28年间没有与妻子许鹿希(医学专家)联系。

“视频是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杨扬解释,“我们就是要通过一种鲜活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英雄、崇拜英雄,知道什么是爱国、怎样去爱国。”

因在火车上救人而被命名为“最美沈阳人”的王宏宇告诉记者:“从进入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激励我们敢于担当,要守本分、尽全力为社会服务。”

“长期以来,辽宁中医药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激励一代代辽宁中医人树立苍生大医的理想,追求祖国医学的‘至精至微之术’。”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曾庆捷表示,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辽宁中医人用行动践行着“厚德博学、继承创新”校训,共同汇聚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的精神力量。

“本分”,是辽宁中医人提到频次最多的词。这简单的两个字,源于历史赋予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厚重景深,也来自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丰沛营养。

“让我上!”始于言,施于行,发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