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效政务新生态

——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综述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1日

丹东市天泽公司生产车间正在抓紧生产。

丹东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本版图片为资料片

本报记者 王卢莎

核心

提示

“过去,我们有税务方面的问题就得多跑腿儿,现在,税务专管员会主动联系我们,服务意识特别强。”提及营商环境的转变,丹东大信制钉制针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许雁东深有感触地说。

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丹东市多措并举、全方位发力,按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组织领导体系初步建立,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妥善处理了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的投诉问题,各类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各地区、各部门持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理念,积极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切实推动“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落实落地,全面营造高效政务新生态。

“十大工程”开创营商环境建设新局面

市本级进厅事项清单中的573项事项全部进驻各级各类服务中心办理,进驻率达100%,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全部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进必授权”,大厅之外无审批;5G智慧税务大厅创国内先河……

为全面提升全市营商环境,5月25日,中共丹东市委办公室、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十项工程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在《方案》中,丹东市部署了实施简政放权、效率提速、便民利企、营商文化等十项具体工程,并要求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特色营商文化,为丹东新一轮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丹东市通过实地学习调研,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找准差距,学习复制。丹东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扬州经验的学习复制工作,多次组织营商局、税务局等多家单位召开学习调度会。6月3日,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丹东市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等六个系列行动方案,作为丹东市第一批学习复制扬州经验的成果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丹东市通过落实“项目管家”“领导包扶”“部门会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工作制度,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创新性地建立“项目管家工作平台”,及时反映项目推进中的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等形式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对部分重点项目指定专人开展代办服务,变过去的“企业跑”为现在的“部门跑”,缩短项目落地时间。

“四个统一”保障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审批

6月26日,丹东市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并征求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印发《丹东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6月底开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之内。

方案中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八大类,分类明确了审批时限。今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丹东市将按照“四个统一”的目标具体实施,即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

丹东市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划分为四个阶段,统一审批流程,且明确了各阶段的审批事项;将原并联审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统一信息数据平台;设立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审批管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统一监管方式。

目前,丹东市已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制度,实现由重前置审批到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

丹东市明确规定,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现9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其中,政府投资房屋类项目9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工程类项目9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公路工程类8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水利工程类66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非经营性建筑类项目8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一般经营性房屋建筑类项目8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70个工作日、改造类项目(规划条件不变)35个工作日。

“一网、一门、一次”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3月,凤城籍中国斫琴大师、古琴演奏家王鹏有意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却面临人在北京、不能现场办理营业执照的难题。凤城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一事一办、特事特办”程序,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丹东市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营造方便快捷的办事环境。为此,丹东做好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库和办事指南的更新维护,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一库管理、数据同源、更新同步、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并将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乡镇(街道)。

“一网”建设触角延伸。目前,丹东市已建成省市县乡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并于6月20日投入使用,实现全市89个乡镇(街道)互联互通。不仅如此,丹东市还推进平台向村(社区)延伸,完成800多个村(社区)级组织架构统计、事项梳理等工作,年内完成政务外网铺设到村(社区)。与此同时,丹东市打通不动产登记、社保、劳动就业、医保、公积金5个自建系统数据壁垒,与一体化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一门”改革集中三到位。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丹东市制定《丹东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19版)》,将573项事项确定为市级“应进必进”事项。丹东市巩固扩大“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果,强力推进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做到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丹东市营商局按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职能重新梳理确定进厅事项,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到目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率”达100%。该项工作获得省政府表扬,并被评为2019年市直机关首季度最佳实事。

“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确定的7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的基础上,丹东市筛选增补了市县两级各3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实现100项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线下“一站式”、线上“数据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告别东奔西走,办事省心;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让办事群众舒心。“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到目前丹东市完成575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认领和维护工作。

梳理问题清单打通“痛难堵”

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就是要从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出发,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真正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同时须突出群众导向,突出问题导向。丹东市从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及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入手,打造省内营商环境最优市。

今年年初,丹东市印发了《丹东市2019年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清单》,梳理出“2019年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清单”,实行盘点销号,要求各责任单位限时解决。

“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观念、改变作风是关键的动力。”丹东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宋光辉的一席话,道出了丹东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环节。

丹东市着力改善营商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行政审批高效便捷和审批权限的下放,还涉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据了解,“问题清单”中显示,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15个,企业和群众反映办事难、办事不方便的问题有24个,涉及多家责任单位,主要集中在部分小区长期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城市内河污染、个别企业存在工业污染及城区停车难等方面,多为百姓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不方便的问题,主要有到部门办事多次往返、重复提交材料,一些乡镇、街道没有就近的政务服务办理地点,群众办事路程远、网上办理不懂如何操作,有些事务办理时手续烦琐等。

据了解,对于2019年群众反映强烈的85个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丹东市现已逐个提出解决方案,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按规定时限予以解决,由丹东市营商局跟踪督办。“对于落实不力、解决问题不到位的地区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将予以追责、问责。”丹东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的话彰显出解决问题的决心。

不仅如此,丹东市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查找出六大类26个方面问题,制定17类40条整治措施。同时,丹东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问责。丹东市全力以赴打通“痛难堵”,目前,67个问题已解决到位,其余18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