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并发挥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0日

王喜满 张 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对此,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便在实践中坚持并发挥好这一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高度统一,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民主,在充分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民主理念、竞争性民主制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扬弃。

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传统。从协商理念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谐”“和为贵”,更是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治国理念。从协商实践层面来看,古代协商政治活动既包括“咨询”“朝议”“谏议”,也包括民间社会的调解说和。这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政治协商传统为基础,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体现真正的众治民主、共识民主。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用来解决人民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与资本主义虚假民主相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在于众治和共识,能够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两种形式并存、优势互补。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高度统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有序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增强一致性的基础上,强调对多样性的包容、保护和倡导,实现优势互补及共赢,推进我国整体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一致性的思想政治基础。“党政军学民,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使所有力量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了党的领导,在民主协商中,我们就与西方政党互相拆台、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顾的党派之争有明显区别,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协调各方面、各层次、各群体利益,筑牢一致性的思想政治基础。

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政治诉求,实现最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尊重多数、照顾少数,注重民主的过程和结果,既强调决策前也注重决策实施中各种利益的统筹,可以最大限度形成最大公约数。商量的过程就是民主参与、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的过程,从而实现有序政治参与。

实现广泛民主基础上的有效集中与统一,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能照顾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和眼前利益;既能广泛反映各方民意,又能汇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广泛民主基础之上的有效集中与统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有序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加快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能够更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直接的理论根源是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和统一战线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性转化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特定历史时期、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始终与国情相适应,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应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积极参与、大力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世界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增强政治自信,破除某些人对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迷信,把我国民主政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借鉴,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政治智慧的中国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责任制研究16JDSZK0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