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拓展与完善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0日

王行伟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凸显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从我国宪法确立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来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自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1975年和1978年的宪法第五条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阶段主要有两种: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982年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1999年宪法进一步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82年宪法历经五次修改,但围绕第六条的相关表述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党的十四大以来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也都会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发展和完善,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十四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求,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在一起予以表述。

基本经济制度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的制度安排,是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起着规范方向的作用,对社会经济制度属性、经济发展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通过稳健、有序、有效的市场化和所有制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由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安排到政策措施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丰富与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最新提炼概括,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从理论上进行了新的拓展。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构想中,全面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成为其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典模板。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所有制方面纠正了“一大二公三纯”的错误观念,为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长打开突破口。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在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前,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都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用制经济共同发展”,集中关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属性,分配制度是与之并列的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中的新表述则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拓展到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领域,使得基本经济制度更全面。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也契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制度改革最基础的创新成果,它将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与市场经济结合,是对人们传统观念和既有经济制度的重大革命,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又充分发挥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们党鲜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理论和实践不断突破,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中国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制度。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任何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都是国家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所有制关系、改进所有制实现方式,为财产权利提供制度安排,为所有制关系寻找合理的经济运行体制,通过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为所有制关系、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及其分配关系改善提供空间,促进社会经济包容性增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拓展、完善,凸显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张力、活力与包容性。《决定》还关注收入分配问题,意义非同寻常。只有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实际上,中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也需要将更多的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最终的落脚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互进互促、共生发展。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为具有平等地位和活力的市场主体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表明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意味着国家将在更高层面、更深领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在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平等放开市场准入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准、落细、落实。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分配方式决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物质利益,影响其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程度,也影响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按劳分配为主体,肯定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肯定了劳动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坚,树立了一种正确的价值标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肯定了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在增加,组织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程度在提高。缺少劳动以外因素的作用,劳动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提高。《决定》要求,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正因为我国承认多因素参与分配,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其与劳动要素形成有机整体,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形成我国经济的要素贡献优势。构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将收入获取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要素贡献基础之上,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解决好发展质量效益、扩大人力资本、发挥企业家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建设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等重大问题,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健全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此外,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对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总之,《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拓展与完善,明确前进方向,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指导。

(作者系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