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允强
辽宁在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过程中,鼓励各市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作共赢。“飞出方”要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飞入方”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日前,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的“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县青椅山工业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特种钢球年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产量预计提升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如今,像大川头镇这样的“飞地”项目在辽宁已是遍地开花。短短一年多时间,辽宁14个市共签约“飞地”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额近1900亿元。
“飞地”破解县域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飞地经济”被辽宁看作破解县域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并大力推广。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辽宁省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