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第一资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关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是国内开展住培工作的先行者,亦是示范者。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其深厚的底蕴、优质的师资团队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医院开展住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多年来,医院勇担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以为我国培养医疗人才为使命,积极传承、创新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健康辽宁建设。
1
住培工作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24个专业几乎涵盖所有学科门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百余年风霜洗礼的中国医大一院,如今已然成长为业界的一棵参天大树,在复旦版医院排行中连续十年位居东北地区首位,不仅是国内外知名的区域性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还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高地。
自2014年国家全面启动住培工作以来,中国医大一院累计培训住培学员2116人,目前在培学员1060人,数量居全省前列。
中国医大一院不仅住培学员数量较多,而且住培开展的时间也较早。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我国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原卫生部发文鼓励各地逐步开展住培的前期探索。中国医大一院于1996年启动了住培工作,成为国内开展住培工作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当时,国内缺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中国医大一院以刘国良教授和段志泉教授为核心的住培带教专家团队,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集轮转、培养、考核、评价于一体的住院医师培训方式,为医院后来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锻炼了队伍、打下了基础。
基于此,当2014年国家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时,中国医大一院迅速作出反应,申报并通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审,成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地包括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放射肿瘤科24个专业,几乎涵盖了住培的所有学科门类。
多年来,中国医大一院始终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推动住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中国医大一院跻身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住培基地。
2
拥有优秀带教老师900余人 在国内率先建立骨干岗位导师制度
作为国家级住培示范基地,中国医大一院住培基地成为越来越多医学生的选择。
2019级住培学员闫晓涵已经在中国医大一院皮肤科参加住培几个月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选择。“这里可以见到很多复杂的病例,更重要的是能向高兴华教授这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习,每次跟随教授查房都收获良多。”
和闫晓涵有一样体会的学员不在少数。超声科住培学员耿瑜表示,不管轮转到哪个科室,都能得到系统的教导和学习,在这住培时间长了,觉得自己应该考研,变得更优秀。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国医大一院开展住培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支撑。据悉,医院现有住培带教老师900余人,带教老师都是行业翘楚和科室骨干。对于学员来说,跟随这些老师学习,无异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纵然拥有这样一支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中国医大一院都未放松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和管理。为提升住培效率,医院从医院建制、设施建制、人员建制、业务建制、管理建制、文化建制六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骨干岗位导师制度。
骨干岗位导师制度,即每个科室选取一名至两名热爱教学工作、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具有理论、实践操作等临床教学相关经验的专家作为骨干教师,负责全科的教学活动,诸如制定、上报科室的年度培训计划,详细到不同专业医生在本科室应掌握病种、对某一疾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操作技能、床位数等。医院通过强化骨干师资带教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基地教学属性,推动带教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住培效率和质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骨干岗位导师制度日臻完善,收效显著。如今,骨干教师把科室相关的工作常规形成流程,并制成手册,发给新入住院医,使得住培工作更为规范,在减轻带教负担的同时,有利于住培学员迅速准确了解住培过程,把更多精力用于培养临床技能。
在2018年全国住培高峰论坛及普外科学专科主任和骨干师资培训班上,中国医大一院获邀对该制度进行主旨发言,与同行交流互动,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赞扬。
目前,中国医大一院有50余名骨干教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谭伟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工作繁忙,却非常充实。她告诉记者,在带教中不断地对学员进行知识宣教,对于带教老师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即教学相长。
3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培养“能看病、看好病”的合格医生
在中国医大一院,住培学员不仅能得到名师指点,得到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从而成为“能看病、看好病”的合格医生。
日前,记者在中国医大一院采访时,恰逢心血管超声科召开“超声病例读片讨论会”,这个讨论会和别处不同的是,从讨论病例的收集、相关临床病史和诊疗资料的查阅、汇报课件的制作以及站在讲台上介绍的主讲人,并非科里的指导老师,而是住培学员。指导老师主要对病例进行审核,并在讨论会上对学员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的讨论会,心血管超声科每月都会召开两次。此外,还会开展“超声知识小讲座”等活动,和“超声病例读片讨论会”一样,都是住培学员唱“主角”,老师当“配角”,给了学员更多实操机会。
肿瘤内科亦是如此。中国医大一院肿瘤内科自2012年起在省内率先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MDT团队聚集了多个学科的精英专家,汇集了省内外各家医院的疑难病例,如今已成为省内乃至国内的MDT标杆。肿瘤内科MDT团队每月定期、分病种召开讨论会,并设立热点讨论环节,结合病人实例,从临床实践中困扰医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学科前沿知识。凡是轮转到这里的住培学员都有观摩学习MDT会诊的机会,跟进肿瘤治疗的最新模式。不但如此,住培学员还有机会参与其中,独立负责某一患者参加MDT会诊,从病史收集、提出问题、与上级医师沟通会诊内容到会诊后收集整理会诊意见制定方案、与患者沟通等,住培学员可以学到更多更规范的肿瘤治疗知识,自身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医患沟通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急诊科在教学查房中,也格外注重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每次都是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员始终保持自觉、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
“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提高住培学员的岗位胜任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医生特别是急诊医生的工作性质,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都能进行相应的处理。”急诊科副主任刘晓伟说。
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医院建设的推进,住培也更加高效。如今,带教医生可通过平板电脑和示教屏幕向学员演示超清影像资料,资料可自由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和测量,还可借助VR眼镜明晰地看到病变和血管关系,进行术前规划和指导。同时,在5G环境下,高清、无卡顿的手术视频直播,使得学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高效地接受培训内容。学员做手术时,上级医生通过视频融合技术对其进行指导,相当于手把手教手术,既能保证手术质量,又能完成手术住培任务。
4
强化督导和过程管理 将培训质量作为住培的“生命线”
“住培目标不仅是完成住培任务,提高学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培考试通过率,更是让学员真正成为合格的医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中国医大一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部主任姜红堃说。
中国医大一院视培训质量为住培工作的“生命线”。从组织架构上,明确细化职责分工。把住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中心工作来推进,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院长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主任委员,对包括住培在内的医学人才培养进行总把关,分管院领导推进,并设置住院医师培训工作部全面落实。
住院医师培训工作部,将住培工作分解、细化为日常管理、考勤、考核、培训、评价、质控等,并设置专职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涉及53个临床科室,每科设专职管理主任和管理秘书,负责带教、临床思维、出科考核、病例指导等。同时,为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医院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分设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和外科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分别具体负责内科和外科专业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督导及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的评估及提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中国医大一院在按照国家以及省里的要求,严格规范住培出科考核的同时,还专门设立抽查督导,对即将出科的学员先行进行一次考核,检验住培学员的培训成果。
中国医大一院原副院长张君邦,在医院最初试点开展住培工作时便参与其中,对医院住培开展颇有心得,因此退休后被返聘,现在主要负责内科(消化、呼吸、循环方向)住培生的出科考核。通过院内系统,他了解每个月内科(消化、呼吸、循环方向)即将出科的学员有哪些,然后准备好相应的病例,对学员进行现场考核。
“有别于传统偏重理论内容的考核,我们督导检查更侧重于学员的临床思维,主要包括病例书写、临床诊断、影像查看、手术实操等方面。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员哪些地方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张君邦说,考核学员的病例都是医院累积的经典病例,对学员非常有启发。
既要练好“内功”,也要修好“外功”。医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住院医师采用远程视频方式,与外国专家进行实时病例讨论,让住培学员接触到国际前沿动态。此外,医院普外科在2012年便通过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和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成为首批获得认可的国内临床外科医师培训中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医大一院住培基地的教学条件、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不断优化完善,在培养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中不断创新实践,在历次国家以及省评估检查中均获得专家好评,成为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其中眼科、皮肤科、检验科、临床病理科、耳鼻喉科、核医学科、内科、外科、整形外科、麻醉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这12个专业还被评为“全国住培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全科医学科被评为“全国十佳全科住培基地”。
今后,中国医大一院将进一步加强住培的内涵建设,聚焦培训质量,培养一批有温度有担当的医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优秀人才支撑。
链接
LIANJIE
帮助塔城地区建设首家住培基地
一直以来,中国医大一院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住培示范基地,不仅在区域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还于2018年先后派出3名住培干部赴新维吾尔族自治区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开展柔性帮扶工作,将自身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带到塔城,帮助当地建设首家住培基地。住院医师骨干教师原丽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当地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对那里的住培援建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原丽英说,在学校和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毫无保留地将中国医大一院的住培经验和模式带到塔城,帮助塔城地区人民医院设置组织架构、搭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不断完善住培相关工作制度,严格按照住培要求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培训等。
经过援建住培干部和当地医院的共同努力,去年9月,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放射科、超声科、全科8个专业,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这也是塔城地区的第一家住培基地。截至目前,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已经累计培训住院医师约50人。
延伸阅读
YANSHEN
先行先试 开展专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毕业后医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医大一院不仅在全国先行开展住培,还在全国较早开展以“5+3+X”为培养模式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希冀为推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培制度提供重要经验。
“专培和住培一样都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住培着重于培育学员应对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能力,而专培是在住培基础上,再用X年(通常是2年至4年)培养能够独立、规范地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更侧重于培养学员诊治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能力。前者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而后者是培养高水平医生的重要途径。”中国医大一院住院医师培训工作部主任姜红堃如是介绍。
2015年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16年,首批遴选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心血管内科3个专科为先导,2017年启动这3个专科为专培先导性试点。中国医大一院的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通过国家评审,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2018年,国家公布第二批专培制度试点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医大一院又有5个专科入选,包括普通外科、内科危重症医学科、外科危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小儿麻醉科。
“事实上,我们神经外科开展专培的时间比这还早,在2015年国家下发文件之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便在全国遴选了50家神经外科专科先行先试,探索专培路径,我们便是其中一家。当时的遴选条件十分严格,凡是入选50家神经外科专培先行先试单位,肯定是神经外科住培基地,且住培开展得比较好。”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骨干教师夏俊哲说,良好的住培基础为他们开展专培提供了重要支撑,如今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专培不仅形成一套成熟的轮转培养模式,而且对住专一体化进行了探索。
其他专科不断完善专培制度,诸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员除了严格按要求进行科室轮转学习外,还可以参与全国疑难病例的讨论和交流,进行相关的科研;麻醉科更是立足于医院东北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在专培上尤为注重“攻坚克难”。
中国医大一院加大对专培的投入力度,肩负起公立医院的担当和使命,不仅接受本单位的专培学员,还招收外单位和社会身份学员,坚持给予同等待遇。2018级专培学员孙光伟来自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她目前每个月都能拿到7000多元工资,和医大一院本单位专培学员享受的待遇一样。另外,由于她是外省学员,还能享受到住房补助。
与此同时,一系列专培国际合作落地,比如医院与牛津大学医学院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心血管内科专科基地与美国华裔心血管医师学会联合成立中美联合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中心,让学员能及时了解学科最前沿动态。
今后,中国医大一院还将在专培领域展开更多的探索,培养出更多高水平医疗人才,助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版制图/董昌秋